欢迎访问
福田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的报告
2020-04-03 来源:福田政府在线
2947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态势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聚焦提升中心城区“四大功能”、着力打造“四大中心”,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挑战,2019年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2019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详见附表)
  ——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546.50亿元,增长7.2%;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375.97亿元,增长8.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3.56亿元,增长6.5%;
  ——进出口总额降幅收窄至-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7亿元,增长6.4%;
  ——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特点
  1.经济增长提质增效
  经济增长动能稳健。辖区地区生产总值超4546.50亿元,增长7.2%。投资拉动强劲发力,再创历史新高,增长16.1%,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3.56亿元,增长6.5%,占全市三成,连续15年稳居全市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7亿元,增长6.4%。在经济下行压力普遍较大的形势下,福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不仅牢牢守住总量规模优势,而且在增长速度和结构上保持了总体稳健态势。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金融业整体回暖,实现增加值1723.92亿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9%,21家持牌金融机构落户福田;总部经济持续发力,辖区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1921.95亿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3%;优势产业保持稳健,专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2.85亿元,增长10.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1.5%,创新打造全市首个国际专业服务中心,加快专业服务业优质资源集聚。
  2.“创新福田”成效显著
  新引擎集聚新资源。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先干起来”取得成效。在福田保税区先期整备科研空间37万平方米,建成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国际量子研究中心4大创新载体,高效推出“五园一街”超级阵容,成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生力军;合作区深圳园区的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及周边14个卫星园区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615亿元,未来可新增174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形成中长期产业空间梯次供给;国际科研项目和人才加快聚集,引进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大湾区量子联盟等香港及国际优质科研机构和项目84个,建设10个孵化器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香港及国际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转化,初步形成“基础科研-产品研发-孵化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
  新政策拓展新领域。全面修订《深圳市福田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新增“科技保险改革”“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支持”等政策条款,出台《深圳市福田区支持都市型科创区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若干措施》《深圳市福田区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深圳市福田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深圳市福田区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若干措施》等专项扶持政策,有效提升福田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
  新动能驱动新发展。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80.04亿元,增速8.8%,连续五年高于GDP增速,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63家,其中规上高新技术企业达522家;创新载体日益丰富,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创新载体182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54家、市级11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合计24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0家。
  3.投资消费双优化
  投融资改革全面发力。修订出台《福田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市场化代建管理办法》,福田代建制升级步入“2.0时代”,为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创造更好的条件;对标国务院《政府投资条例》,全新出台《福田区政府投资全过程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决策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程序更规范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投资全链条信息共享,实现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审批、管理全过程线上监管,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行可视化、虚拟化三维立体施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出台《福田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设计计费参考体系》,全国首创“三优设计”项目按面积和费率双计费模式,有效管控政府投资风险。
  消费环境优化提升。积极引导布局消费新业态,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深圳)智慧零售大会,带动福田智慧零售商业创新发展;中心区最大商业综合体卓悦中心顺利开业,CBD再添重量级商业地标;策划营销消费名片,依托“福田购物节”品牌,举办各类促销、互动活动,强化福田高端商业形象,拉动消费增长,举办第十五届文博会“华强北文化消费节”,配套14场专项活动,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重点商圈消费人气。
  4.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
  营商环境改革全面推进。出台《福田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要点》,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十二项行动,改革举措覆盖企业发展全周期、全领域、全渠道;线上、线下政务渠道“双轮驱动”,升级智慧化“掌上政府”,创新开设“企业创办服务专区”,整合线下专区和线上专网,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开创“在意”企业服务品牌,专员服务3266家企业,区领导挂点服务317家企业,创办CEO实战营等主题培训,举办十项企业文化活动,惠及辖区数万企业人才;全市率先实施新开办企业“刻章免费”服务,精简企业开办环节,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企业债券发行、债券品种创新与风险防范等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区政府获“创新创意超级杯营商环境创新奖”,“福田福地”深入人心。
  外资审批改革深入实施。积极落实省“外资十条”,加大政策宣贯力度,为重点外商投资企业开通绿色备案通道,加强落地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经营困难和问题,全面提升服务精细度;继续压缩办理时限,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备案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由4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分别压缩时限66%和50%,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印发《福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一方案+两计划”指导性文件,探索通过社会信用手段创新社会治理;成功承办深圳首届“湾区信用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开展信用服务业专题调研和诚信“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主题宣传接力活动,引进首家市级信用行业组织“深圳信用促进会”,信用行业集聚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持续提高。
  5.社会民生全面发展
  优质教育扩容发展。完成深康学校、安托山小学等7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新增幼儿园6所,创新推出“双十工程”,加快建设十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和十所永久学校,有效缓解学位紧张问题;成立荔园教育集团和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推进“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发展,通过“名校+薄弱学校”结对模式整体提升城中村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建设“高精尖、无围墙”的都市型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落户福田,实现中心城区高等教育零的突破,成立内地-香港STEM教师研修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范例。
  医疗环境持续优化。启动“精品医院”工程,中大八院后期工程全面投入使用、区二院新住院大楼正式启用,中大八院、广中医深圳医院分别加挂中山大学第八临床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牌子;分级诊疗体系日臻完善,成立福田区医疗健康集团,新建3家社康机构,总数达84家,基本实现“15分钟就医圈”;全市首创家庭病床信息系统,家庭病床达509床次,覆盖全区80%社康机构;完善家庭医生守门人制度,279个家庭医生团队累计签约46.4万余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75%。
  多元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出台《福田区都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19—2020)》,打造都市社区养老服务圈;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第七届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考评名列全市各区之首,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为辖区3万多名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提供服务;改善劳动就业环境,出台2.0版“英才荟”计划,全面优化重构人才政策,打造人才新高地,开展“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主题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100场,提供就业岗位58920个。
  6.公共安全稳定向好
  城区安全治理模式创新。创新工作机制,综合施策管控安全风险,有效破解超高层和地下空间监管难题;织密防控网络,依托“水围模式”,持续推进“视频门禁”“雪亮工程”技防设施项目实施,全区视频门禁安装率达100%;强化既有建筑安全管理,对全区16387栋既有建筑、约2000栋建筑幕墙进行全方位“体检”;推出既有建筑智慧管理新模式,初步实现对福田范围内的房屋结构、建筑幕墙、建筑边坡等既有建筑安全的智能管控。
  社会综合治理强化。“福田区以‘四+’理念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被省民政厅评为“2018年度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全区立项办理民生微实事项目1082项,财政预算支出1.36亿元;出台《福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补助实施办法》,全面排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与患者家属签订监护协议,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率先建立勤务联动机制,提前谋划建立合成作战中心,圆满完成70周年大庆等重大敏感节点安保任务。
  7.城区环境稳步提升
  城中村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南华村棚改仅用15天完成签约创下新的“深圳速度”,完成华富村东、西区和福安小区2个项目共计25.5万平方米建筑的拆除工作,棚改工作再创佳绩;实施环境提升、电力设施改造、管道燃气改造、排水管网改造等48个城中村综合治理项目,覆盖39个自然村,人居环境品质全面优化,管治水平大幅提高,完成通新岭等21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市率先出台社会资本建设停车设施投资补助政策,创新建立引导社会投资投入公共设施建设的有效机制。
  污染防治攻坚战卓有成效。重点实施柴油车污染攻坚工程、机动车综合提标工程、绿色施工工程等“七大工程”25个项目,聚焦11项重点污染源,全程核查和监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情况;福田区全年平均PM2.5浓度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辖区河流水质、大气、固体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质量持续改善,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全国主要中心城区中唯一获得该称号的城区。
  水环境质量显著好转。率先探索河流暗涵化消除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全面实施正本清源项目,持续开展“利剑三号”行动,联合有关部门针对辖区涉水“三产”企业、涉危废企业开展排查整治,建成“设施可视化、监管科技化、决策智能化、执法透明化”的智慧水务系统,为治水提质提供新动力;深圳河、福田河的河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新洲河、福田河上游段、皇岗河、凤塘河4个小微黑臭水体完成整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2019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区外向型经济冲击较大,供应链等产业发展倍受影响;二是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营利性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支柱产业增速放缓,产业空间、高等教育、创新载体等资源还需进一步拓展,新兴产业仍处于培育成长期;三是民生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供给仍难以全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国际化中心城区标准也存在差距;四是城市治理仍存短板,城市建设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程度不高,生产安全、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福田区建区30周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展望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仍将复杂严峻,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性矛盾未缓解,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经济总体平稳、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未改变。
  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我区发展实际,提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一)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左右;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8%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
  ——进出口总额争取正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2%。
  (二)约束性指标
  ——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5.8%以上;
  ——万元GDP水耗完成市下达的降幅目标;
  ——能耗总量和强度完成市下达的“双控”目标。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20年,福田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勇担历史使命,抢抓发展机遇,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尖兵,瞄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的目标,深入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改革发展事业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
  (一)聚焦两大核心新引擎,助力“科技+金融”提速发展
  1.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强核,着力打造更具辐射力的“创新福田”。依托大湾区、合作区、口岸区、保税区“四区”叠加优势,打造“五园一街”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全力构建全链条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充分利用深港两地优势资源,实施全域创新行动计划,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云集创新平台载体,优化创新服务体系,引进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布局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增强创新空间布局,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集聚高端科技人才,破壁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强大的源头技术供给能力、创新成果转移和转化能力、创新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全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创新先导区。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与整合能力。打造高端创新型产业的前沿阵地,强化华强北超级孵化器功能,提前布局国际领先的5G试验场,努力建设一流知识产权生态区;加速高端科创资源集聚,建设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深港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研究机构;推动香港5所高校及国际顶尖高校高层次科研项目、设备和人才落地,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探索建立与香港接轨的科研管理制度,在深港科技创新要素便捷流通等重点领域,做好政策研究和储备;优化一号通道临时旅检厅管理服务工作,完善第二行政通道备案车辆24小时通行卡口管理保障措施,加快推进合作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
  3.以香蜜湖新金融中心为龙头,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福田”。全面落实深圳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实施意见,在跨境金融结算、跨境资金流通、跨境创投等方面积极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集聚各类优质金融资源,努力实现金融持牌机构及总部机构、国际金融机构、交易平台、监管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的物理空间聚集,形成总部金融和创新金融协同发展的金融生态;不断提升金融市场规模能级,持续增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率先打造风险投资集聚区,构建现代金融产业体系,为深圳打造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4.巩固金融总部优势地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大持牌金融机构引进力度,重点瞄准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法人机构及金融机构资管子公司;发挥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城区位优势,依托平安云加速器,大力推广福田区产业政策和发展优势,提高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城影响力;发挥深交所集聚金融要素的优势,借助资本市场资源和力量,大力引进中小上市企业总部;利用中国高新区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的平台效应,引进高成长性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项目;联合上交所、深交所、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开展企业上市定制化培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进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5.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生态。整合产业资源,优化政策体系,实施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总部经济发展策略;建立健全对总部企业的常态化联络和专员服务机制,精准对接总部企业需求,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品质;着力打造专业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若干重点产业总部集群,构建更适合总部经济运行的经济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总部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发展“总部+现代服务业”“总部+金融”“总部+科技”,推动产业链高端集聚福田、辐射大湾区,构建世界级湾区总部经济发展标杆。
  6.推动产业空间提质增效。高效推进重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加快产业空间扩展升级;华强-上步片区重点布局智能终端和智能装备产业链和研发中心;八卦岭片区重点发展金融科技、信息技术及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车公庙-天安片区打造集聚智能科技企业总部、研发总部的“深圳2049”未来产业集聚区,引进国际时尚资源建设湾区时尚总部中心;梅林-彩田片区建设“深圳智谷”,积极推动工业上楼、科研进城,构建都市型分布式智能化科创区。
  7.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一代产业园为依托,推动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全产业链,积极创建5G创新和应用示范区,力争深圳未来通信高端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获评国家级创新中心;研究出台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精准医疗、数字生命、合成生物学等细分行业,加快建设国际生物医药基地,打造国际领先、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的“政、产、学、研”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新建立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体系,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展示交易中心等平台,发挥数据资源要素新价值,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为深圳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作出福田贡献。
  8.推动经济开放融合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型贸易发展,拓展国际贸易空间,加快推进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等国际机构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全面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加强上级部门战略规划对接,争取更多政策、项目落地福田,统筹重大专项规划编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领航;创新优化产业政策体系,整合产业空间、专项资金、人才住房、专员服务等资源要素,打好产业高端发展“组合拳”,提升产业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将“夜间经济”作为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的重要抓手,推动文化与消费进一步融合,通过政府搭台、政策引导,选取若干具备良好基础和品牌效应的地区精心打造“夜间经济”示范点,营造24小时精彩都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聚焦城市治理和法治建设,营造更优质营商环境
  9.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围绕“智慧应急”,整合各类基础数据,系统推进物理联动、通信联动、数据联动、应急联动工程,提高应急指挥信息化能力,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及灾害事故风险防控水平;打造“枫桥经验”试点派出所,加强深港澳技术合作,率先落地“视频门禁+城中村智能化管控”“一键式报警+高层楼宇智能化管控”,提高城区安全治理能力;开展食品药品宣传教育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打造食品药品安全城区;推动社区自治能力创新,完善社区议事协商制度,提升居委会标准化建设水平,系统总结“强街道优社区、强管理优服务”的“香蜜湖模式”,推出基层治理现代化典范样本;加强信访维稳工作,探索化解信访突出矛盾纠纷的体制机制,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10.创新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编制和发布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行政执法标准化制度;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法治建设、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一体化协调机制等领域,开展创新课题调研,推动法治建设在相关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出台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计划管理办法,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借助5G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普法平台;创新普法产品策划与设计,提升供给品质与传播力;设立“前沿科技法律研究院”,打造“湾区现代科技法律服务中心”,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法律组织、世界知名律师事务所、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境外高端教育培训机构,率先打造全国首个知识产权生态集群。
  1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系统改革政务服务流程和方式,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压减行政许可和整治各类变相审批,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和容缺后补审批模式,试点建设信用审批示范大厅,以“信用审批”促进政务服务效率再提速;建立国际国内营商环境政策大数据库,开发营商环境监测系统和重点监测企业库,强化全生命周期的营商环境量化评估;成立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建设营商环境政企沟通交流平台;探索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科技创新支持中心、海外维权服务站点,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跨境协作机制;新建深港合作区、滨海云中心两个政务服务分厅,为辖区内企业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信用产业载体建设,探索采取市区共建的方式搭建信用服务产业园,搭建辖区企业与信用服务机构的合作平台,打造湾区首个“信用服务业集聚区”;出台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作方案,吸引港澳优秀青年来我区创新创业,建设粤港澳青年最佳创业区。
  (四)聚焦增强文化底蕴,塑造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12.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内涵。依托“智慧福田”推进“文明网格化制度”,打造100个“福田文明示范点”,推行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文明;倡议“互联网+文明”,开展“文明养犬”“文明交通”“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运用新媒体传播文明理念;继续开展文体惠民活动,围绕特区建立40周年和福田建区30周年的主题,开展星空音乐会、午间音乐会、主题文化馆艺术节等经典品牌文化活动,抓好重点作品创作;积极推行“书香福田”计划,在各街道打造各具特色的书院书房,形成“书院满城、书香满城”的人文氛围;办好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青少年赛深圳总决赛、“福田杯”全国青少年乒乓球公开赛等全国性体育赛事,推广“福超联赛”等全民健身运动。
  13.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在香蜜湖、安托山等片区规划打造一批“国际一流文化地标”,加快推进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国际交流中心、香蜜湖国际演艺中心、安托山国际雕塑艺术公园、福田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福田文化发展中心等重大文体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品牌,形成一街道一特色的品牌布局;重点建设华强北科技时尚特色文化街区,抓好文化创意产业孵化中心、数字文化产业中心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数字文化、影视演艺、文化旅游等“文化+”和“互联网+”新型业态。
  (五)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发展格局
  14.推动民生事业全面发展。通过深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公立学校委托管理的办学体制改革和区属公办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区域教育治理新格局;加快推进建设十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和十所永久学校,缓解义务教育学位供需矛盾;深化卫生强区、健康城区建设,推进区妇保院新院、老人康复护理院等区属医院新改扩建工程,中大八院力争完成“创三甲”目标;完善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制度,扩大“l+N”一站式服务模式试点范围;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拓展智慧养老、适老化改造、居家送餐等服务;启动福田-深汕飞地健康养老项目,打造乐养、康养、医养、智养四位一体的特色养老标杆;营建社会化、社区化、生活化的老年社区,打造“福田康乐小镇”特色品牌。
  15.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高标准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充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高质量推进无障碍城区建立,构建无障碍文化,编制无障碍电子地图,打造“友好城区示范标杆”;加大退役军人保障力度,逐步提高优待抚恤工作水平,完善特困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帮扶援助机制,积极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多渠道筹集建设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打造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做好就业创业保障工作,完善就业扶持政策,针对辖区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以及扶贫县贫困人员开展专场招聘活动。
  (六)聚焦优化城区环境,塑造“魅力福田”新典范
  16.打造宜居宜游城区典范。优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开展车公庙、八卦岭等片区综合交通提质专项行动,推动岗厦北、黄木岗、车公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以及轨道交通6号、10号、14号线工程建设;依托大数据、“AI+新警务”、深云平台等,推动“平安福田”警务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建设,打造湾区智慧平安城区标杆;推动海滨生态体育公园、“诗书礼乐”四园建设,改造提升香蜜湖嘉园社区公园等5个老旧社区公园,探索无障碍设施系统、儿童友好型公园建设,打造精品公园城区;以创新模式规划运营“中轴云廊”,打造集生态、休闲、时尚、生活、商务于一体的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高标准运营中心区“灯光秀”,结合时令、重要节点及各重大事件更换播放主题,打造中心城区国际名片和形象宣传载体。
  17.提升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巩固水污染防治成果,加强涉水工程、重点污染源和黑臭水体沿岸排污动态监管及河道管养,确保主要河流稳定达到地表V类水标准,打造新洲河碧道示范工程,全面完成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试点“无废城市”建设,重构垃圾分类体系,完善收运车辆GPS终端等技术设备,调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合理布局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链,规划建设垃圾分流分类处置中心,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和水平;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生产企业落实废弃产品回收责任。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