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app
国内外专家探讨AI赋能新型电力系统
2024-12-18 来源:科技日报
532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人工智能 可再生能源 电网安全 数据分析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当电力系统由占60%以上的稳定的煤电变为60%以上以间歇性、波动性为特征不稳定的新能源,当短时用电高峰越来越高带来巨大投资问题愈发突出,当储能不能完全解决新能源消纳,人工智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12月14日,2024年上海电力大学“AI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学者重点探讨了“新型电力系统如何使用好AI”这一前沿话题。

来自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公司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被称作“守卫电网安全第一人”,他是时变非线性运动系统稳定性量化理论的创立者、我国电网停电防御框架的总设计师。薛禹胜认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已走向“坚强的智能电网”,要将经济转型的目标、能源转型的目标、双碳变革的目标和社会参与的目标综合考虑,关注信息流、行为流、碳元素流、能源流和资金流,从能源学、环境学和社会学等多视角融合的观点研究系统的演化。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Anthony G.Cohn分析了AI技术对能源领域的双重影响,强调了AI技术在能源领域应用的可持续实践的重要性,并发出了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可持续能源未来的行动呼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伟胜则认为,未来需要围绕共性技术需求,构建数据-知识-机理融合的专业模型与大模型。通过大模型-专业模型协同模式,支撑电网核心业务的发展。

据悉,上海电力大学整合人工智能新兴学科与能源电力传统学科,形成新型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新交叉学科,并依托上海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优势,在“源网荷储”端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致力于AI研究,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低碳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推动能源清洁化和高效化。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上海电力大学校长顾春华介绍,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源网荷储”深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在源端,利用AI对风、光等波动性和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特性进行预测,通过智能化调节手段降低源端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在网端,通过AI模型分析配网中的网络特征、功率潮流特征,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调度策略,增强配网对随机波动的抵御能力、对功率双向流动的适配能力和对潜在风险的研判能力;在荷端,在多种形式的传感器收集终端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基于用户行为、天气等多方面因素,利用AI学习和训练负荷的非线性和动态特征,通过智能控制手段实现电能用户的安全稳定。此外,在电力大数据方面,学校通过对海量多模态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挖掘与应用,显著提升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与诊断能力。在电力机器人领域,该校师生团队还设计了巡检机器人、故障检修机器人、客服机器人等。“未来学校将在电力AI、电力大数据、电力大模型等领域持续深耕,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AI+电’的上电方案。”顾春华表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