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智能电网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在政策红利下,智能电网布局日益成为国家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措施,加快建设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构建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电力供应体系,已成为社会共识。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智能电网具有广阔的投资空间,行业前景广阔。
一、智能电网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量较高,还不能满足我国碳中和战略的需求,能源转型加速迫在眉睫,要求我国电力行业从供需两端发力,电网建设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十四五”期间,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推广绿色交通,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将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
二、智能电网行业发展基础较好
1.智能电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智能电网是指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新技术,而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近年来,在政策利好下,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达796.3亿元,同比增长6.78%,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90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智能电网投资比重不断增长
从智能电网投资情况来看,2009-2020年国家电网总投资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第一阶段2009-2010年的电网总投资为551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3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6.2%;第二阶段电网总投资为1500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占总投资的11.7%;第三阶段电网总投资为1400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占总投资的12.5%。总体来看,智能化投资比重不断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电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配/用电环节电网智能化投资比重超5成
根据国家电网的智能电网规划,在智能电网各环节投资分布方面,用电环节占智能化投资比重最高,达到28.9%,用电信息采集等项目的建设规模较大。其次是配电环节,占比26.0%,配/用电环节电网智能化投资比重累计超5成。变电环节、通信信息环节、输电环节的电网智能化投资占比分别为20.9%、12.6%以及7.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智能电网市场集中度较低
目前,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整体市场分散。2020年特变电工智能电网市占率最高,达9.58%。其次分别为国电南瑞、正泰电器、中国西电及卧龙电驱,占比分别为8.36%、7.22%、3.47%及2.7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智能电网行业发展机遇
1.政策利好智能电网行业发展
随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的逐步实施,我国已在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电能替代化石能源方面、在推动能源供给革命的多能互补微电网建设方面、在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面、在推动能源体制革命的电力市场建设方面、在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的“一带一路”电力工程调试试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成果,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市场机遇参与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智能电网行业发展,未来行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电网2020年底组织专题会议研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随着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和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行动方案的落地,电力系统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接入必将加速推进,智能电网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3.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助力行业发展
随着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电力系统的数字化不可避免。通过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的战略转型,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进一步促进智能电网行业发展。
4.特高压跨区输电能力提升,助推行业规模扩大
据国家电网数据统计,2016-2020年国家电网特高压跨区跨省输送电量逐渐增长,增长幅度有所加大,2020年国家电网特高压跨区跨省输送电量达20764.13亿千瓦时。预计<span font-size:16px;background-color:#ffffff;"="">2022年国家电网特高压跨区跨省输送电量达28346.11亿千瓦时。随着电网发展布局的持续优化,特高压和配套电网建设力度的加大,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智能电网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数据来源:国家电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