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传统燃油车,需要的芯片大约在5、600颗左右。而一台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高一点的,需要2000颗以上的芯片。
并且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化,需要的芯片就越来越多,因为智能化务越高,电动控制系统就越多,需要的芯片也越来越多。
按照机构的预计,到2030年,汽车芯片市场的规模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而2021年这个规模仅为4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未来10年,整个市场规模将增长1.5倍以上。
这么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无数巨头参与,比如高通,比如英伟达,英特尔、谷歌等等,最近都将目光瞄向了汽车芯片。
英伟达其实一直就是自动驾驶芯片的领头羊,过往很多车企在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中,就使用了英伟达的芯片。
但英伟达对于仅仅只是提供自动驾驶芯片,并不满足,英伟达希望发力整个中央集控芯片,即自己一颗芯片,可以搞定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机、仪表盘等多个系统,为这些系统统一提供算力支持,牢牢控制住整个智能汽车的心脏。
而高通过往是智能座舱芯片的领头羊,推出的智能座舱芯片,被众多车企使用。但高通明显也不只是满足于此。
高通也希望像智能手机一样,推出一颗Soc,为整个智能汽车提供算力支持,能够一颗芯片,搞定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等多套系统,成为智能汽车的心脏。
高通认为,芯片、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决定未来汽车,而高通也将发力芯片、数字化,从而拉动高通汽车业务收入增长和利润率。
另外不仅是高通、英伟达,还有英特尔、谷歌、亚马逊等等,也发力汽车芯片,都希望在汽车芯片市场,分到一杯属于自己的羹,争做“汽车行业首选伙伴”。
这背后的原因,当然是目前全球汽车行业正面临着百年一遇的“新四化”变革和市场重构,智能化、数字化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也是这些巨头们最擅长的领域,所以说切换赛道也好,说转型也好,对这些巨头们而言,非常简单。
此外,这些巨头发力汽车芯片,对于国产车企而言,好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汽车芯片供给将会越来越丰富,算力会越来越强,有助于大家做出更好的汽车。
忧的是,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产厂商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汽车芯片属于汽车的核心,是汽车的灵魂,如果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有被卡脖子的风险存在,还是需要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