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数据存储爆发式增长,为何数据企业都青睐分布式存储技术?市场机遇在这些地方
2022-11-28 来源:网络整理
5789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存储产业

过去十年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数据爆炸性增长,也让数据的重要性日渐突显。


如果说数据存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底座,那么分布式存储就是底座中基石,不可或缺。当下,中国分布式存储产业化已经初具规模,中国信通院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分布式存储市场规模达到178亿元,年增速44%;预计未来三年,市场仍将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


面对如此高速增长的市场,华为、戴尔科技、浪潮、曙光、XSKY、杉岩数据等多家企业都积极加入其中。那么,分布式存储市场近年来为何获得越来越多用户认可?




分布式存储为何备受青睐

近年来,繁荣的数字经济、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让数据存储市场持续增长。其中,分布式存储更是以远超市场平均增长的速度获得各界极大关注。那么,哪些因素驱动了分布式存储在数据存储市场中一枝独秀?

首先,从长远趋势看,数字经济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繁荣发展必然带来数据的爆炸性增长。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数据量将增长到48.6ZB,80%是非结构化数据,并且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而且非结构化数据的增长速度远超结构化数据,这让擅长处理、存储非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如鱼得水。

其次,从应用场景趋势看,随着5G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像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矿山等新应用场景开始大量涌现,这些新应用、新场景在基础设施层普遍基于分布式架构,并且融合了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同时还会持续产生海量数据,非常适合采用分布式存储来存储和处理数据。

第三,从政策导向上看,在中国市场,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各行各业都在鼓励分布式相关技术的应用与部署,这无疑会在基础设施层推动分布式存储的普及与应用。目前,金融、电信、政务、制造等多个行业均已经加大了分布式存储的采购,未来这种趋势还会持续。

例如,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八大任务,其中就包括建设分布式架构的先进基础设施,推动国内大批金融机构加速进行分布式架构改造,将大量应用迁移和部署到分布式存储之上。

可以说,从长远趋势、应用现状和政策导向等方面看,分布式存储深入到千行百业的基础设施层已是大势所趋,其扩展性、高性能、开发性等特性与用户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高度契合,也铸就了产业化的基础。


分布式存储,百亿市场在哪?

澎湃的数字经济,百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无处不需要存储系统的有力支撑。

按照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全球数据存储市场规模预测,2024年全球数据存储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分布式存储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中国市场方面,IDC也预测,到2024年中国分布式存储市场规模将达到24.6亿美元,约合156亿人民币。



分布式存储的百亿市场近在眼前。

那么,哪些因素驱动了分布式存储的市场增长,百亿市场的增长点又在哪呢?

首先,从行业分布来看,未来全球企业数据量中,结构化数据仅占20%,以多种格式存在的非结构化数据及半结构化数据占比约为80%,且逐年递增60%。传统存储架构天然不适合负载非结构化数据,因此对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有更高要求的行业,将是分布式存储集中增长的细分领域,如云服务商、高端计算、视频服务、运营商、电子政务、大数据等将是分布式存储的增量市场。

其次,由于疫情的原因,线上办公和云服务的需求明显激增,科研院所尤其是基因测序领域需求始终澎湃。而从过去几年主要的分布式存储市场来看,如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行业以及地产、医疗、制造等行业对分布式存储的需求依然稳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这些代表大型企业数字化方向的标杆行业,会持续增加对分布式存储的采购。

另外,中国市场对核心技术自主化有着明确诉求,尤其是存储系统承载着代表企业命脉的核心数据,对国产化的要求首当其冲。因此,具备自主核心技术的分布式存储厂商,也将是未来市场机遇爆发后的主要受益者。


得自研者得天下

据IT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IDC的数据,2021年我国存储市场规模达到59亿美元(约423亿人民币),比2020年市场规模增长18%,预计未来5年存储市场将以12.6%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保持上升趋势。

相比于整个存储市场,分布式存储市场的增长潜力更为突出。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分布式存储的市场规模达到178亿元,并预计将在未来三年以40%的增长率持续扩大。

李国君谈道,纵观国内的整个存储行业,业内玩家已经分成了多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掌握了自研技术的存储厂家,中科曙光已成为其中的代表。第一梯队的玩家不仅有核心软件研发能力,还有硬件制造能力,可以实现软硬协同一体化。由于技术是自研的,这些厂家不必过多依赖外部的开源组件,能够自主进行产品的持续迭代,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

那么聚焦曙光,公司又如何在群雄割据的第一梯队中冲出重围呢?

李国君谈道,中科曙光主要从自研技术积累、超大规模部署实践、技术服务支撑能力三个方面打造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首先,曙光有专业的自研技术优势。曙光ParaStor已经有十余年的研发历史,曙光团队从0到1做自研技术,至今已经积累了三百余项专利,存储产品在性能指标上优于别的厂家。

其次,曙光还有丰富的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部署实践,曙光ParaStor单套系统的存储容量可达300PB。

最后,曙光具备技术服务支撑能力。曙光拥有完善的本地化技术支持团队,具备定制化设计、开发与落地能力。

可以预测,随着数字信息化的推进,存储领域将围绕技术与产业落地开启新的角逐,技术积累、商业应用规模、服务支撑能力都将成为角逐的主战场。


产业化提速:这些因素不可忽略

当前,中国分布式存储的产业化已经初具规模,为今后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固基础,但要想让产业化提速、获得更健康的发展,还需要产学研用各界力量从产业发展环境、技术创新与突破、产业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例如,国家今年完成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总体布局设计,正式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数据存储无疑在东数西算工程中的重头戏。针对东数西算工程及之后一系列应用,分布式存储产业各界需要尽快形成共识,积极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分布式存储的作用与价值。

另外,分布式存储面向全闪化的架构重构、专用数据处理芯片、安全可信、非结构化数据缩减等关键技术都极具挑战,考验着分布式存储厂商从软件到硬件的全栈设计和研发能力,需要各大分布式存储厂商能够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投入和取得突破,,打造出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产品。

又如,国内分布式存储标准体系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整的体系化引领和指导,需要产、学、研、用各方协同,加速强化标准体系的顶层规划设计,建立高质量的技术要求和产品规范,保证产业的良性发展。

林林总总,中国分布式存储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繁荣的数字经济和广阔的应用场景使得分布式存储在中国市场大有可为。而随着分布式存储产业方阵(DSIA)的成立,产业标准和评测体系有望加速落地,而各大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也有望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