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美国三大半导体设备巨头受挫!国产化替代迎 “逆势增长”!
2023-03-14 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
703

关键词: 半导体 芯片 集成电路

半导体裁员失业大潮仍在继续。从上游的EDA、IP、设备,到芯片设计、存储芯片到晶圆制造,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国际巨头均开始不同程度的裁员。

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萧条,再加上向中国出口半导体设备受阻,美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加快了裁员的步伐。继泛林集团宣布裁员后,业界透露,另外两家美系半导体设备大厂科磊和应用材料最近启动了裁员计划。

泛林:裁减7%近1300人

前不久,Lam Research Corp.(中文泛林集团)宣布裁减约7%的员工(接近1300人),以便于在不断下滑的市场状况下减少开支。

在公司电话会议上,首席执行官蒂姆·阿彻预计,今年芯片设备的整体市场规模将降至约750亿美元,较去年减少约200亿美元,“鉴于预计2023年晶圆制造设备支出将下降,我们正在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我们的成本结构并提高我们全球足迹的效率,同时保留关键研发。通过这些行动,泛林专注于加快我们的战略重点利用半导体行业的长期增长前景。”

笔者注意到,泛林最大的裁员来自内存芯片制造商,尤其是NAND型闪存制造商。此外由于芯片制造商客户正在放慢生产线,推迟新工厂的建设,并减少对现有设施的改进。购买芯片的电子公司囤积了大量未使用的零部件,这正在波及整个供应链。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芯片设备商,泛林在刻蚀设备市场约占全球45%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其中导体刻蚀设备约占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样是全球第一;介质刻蚀约占全球20%以上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而CVD约占全球市场20%左右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三。


科磊:裁员目标是工程师

科磊(KLA)同样难逃裁员命运,据韩媒报道,科磊韩国分公司正在进行筛选离职者的工作。

该报道指出,科磊不仅在韩国裁员,在整个全球都将裁员3%左右。按照科磊在全球拥有14000名员工数来计算,这意味着420名员工将被辞退。其中,科磊位于韩国的分公司约有700名员工。

据悉,科磊此次裁员的目标是工程师,在半导体设备企业,工程师负责生产、维持、维修向顾客公司供货的产品,但却成为裁员的头号目标,这在业界引起了反响。一些离职对象还提出程序问题,称他们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被叫到总公司进行薪资谈判,并被建议离职。

资料显示,科磊成立于1976年,总部在美国加州硅谷,主要为半导体、数据存储、LED 及其他相关纳米电子产业提供前道工艺控制和良率管理的解决方案。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计量、检验和过程控制”,科磊2021其市场份额达到54.4%,份额是第二名4倍多。


应用材料:中国区率先受影响

另一位芯片设备巨头应用材料率先传出了中国区裁员的消息,据悉此次裁员主要受影响的是维护设备的工程师。至于工艺支持工程师(PSE)裁员比例尚未确定。不过,这一消息也尚未得到官方正式回应。

另有消息显示,应用材料中国区此次裁员比例可能低于之前的传闻,甚至据说还对员工进行了涨薪。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应用材料在全球拥有27000名员工,其中在中国区大约有3000名全职员工。

笔者注意到,在去年11月,应用材料总裁兼CEO Gary Dickerson在截至2022年10月30日为止的2022会计年度第四季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应用材料已采取所有必要行动遵循出口新规、包括依法暂停出货并停止提供支持。应用材料预估,新规对2023会计年度的整体影响可能高达25亿美元、实际影响可以降低至15-20亿美元,部分将取决于美国政府批准许可的速度以及受影响企业如何重新调整投资重点。

公开资料显示,应用材料成立于1967年,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厂商。其产品主要覆盖薄膜沉积(CVD、PVD 等)、离子注入、刻蚀、快速热处理、化学机械平整(CMP)、计量检验等设备。在高光时期,应用材料曾一度占据全球70%的CMP设备市场。


海外巨头“不好过”,国内厂商逆势上涨

与裁员消息同步的,是各大设备厂商日渐显著的业绩下滑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1~3月,部分厂商为2~4月),在全球9家主要半导体设备企业中,有8家预计营收同比减少或增速放缓。

其中泛林集团、Tokyo Electron等6家公司的营收同比减少;爱德万和SCREEN控股的增长率将降至约近2年来的最低水平;应用材料预计在2023年2~4月的营收为60亿~68亿美元,同比变化-4%~9%;泛林集团预计在2023年营收将受到20亿~25亿美元的影响;AMAT的CFO Brice Hill表示,现下存储芯片客户正在大量取消和推迟订单。

根据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SEMI)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为108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如今看来,在增长了三年之后,2023年出现负增长基本已成定局。而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一是电子市场消费降级,市场需求下滑导致,二是美国对华出口禁令引发的系列负面“灾难”。

业内认为,很多国外半导体公司都寄希望于中国市场半导体需求的强势反弹,并认为“只要美国的限制范围不再扩大,就依然有较大的出货空间”,但美国的政策具有很多不确定性,这无疑延长了投资者们观望的时间,2023年或将是最为艰难的一年。

在美系三大设备巨头受到裁员、业绩下滑等影响情况下,国内多家半导体设备公司业绩却“喜报频传”。


北方华创

A股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156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39.41%-61.10%,净利润21亿元–26亿元,同比增长94.91%-141.32%,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35.52%-197.5%。基本每股收益3.982元/股-4.9301元/股。

对照来看,去年前三季度北方华创净利润实现16.86亿元,同比增长1.56倍;结合业绩预告,去年第四季度公司净利润或实现4.14亿元-9.14亿元,环比或下降。


中微公司

中微公司2月27日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司营业总收入为47.40亿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52.5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70亿元,同比增加15.6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19亿元,同比增加183.44%。

笔者注意到,中微公司从2012年到2022年十年的平均年营业收入一直保持了高于35%的增长率。此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52.50%,再创历史新高。该公司在2022年新签订单金额约63.2亿元,较2021年增加约21.9亿元,同比增加约53.0%,订单销售比达到1.33。


华海清科

华海清科在2022年度业绩快报中披露,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16.82亿元,同比增长109.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15亿元,同比增加159.9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74亿元,同比增长228.15%。

对于业绩变化原因,公司表示系受益于国内主要晶圆厂半导体设备需求增加,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新签订单规模同比大幅增长。在面对疫情及供应链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多种措施保供保产,确保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订单有序交付及验收,收入规模及利润持续增长。


拓荆科技

拓荆科技2022年业绩快报亦显示,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6亿元,同比增长125.02%;归母净利润3.69亿元,同比增长438.09%;扣非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加2.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盛美上海

盛美上海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8.7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77.25%;归属于母公司扣非净利润6.90亿元,同比增长254.27%。

受益于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公司新产品订单稳步起量以及新客户、新市场开拓取得成效,2022年度公司营收、净利润快速增长。

可以看到,尽管多家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厂商都没有过多提及美国不断加码的“封锁”影响,但也可以猜想到与此不无关系。众多以中国为重要市场的海外半导体设备公司受到美国的对华出口限制等负面消息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业绩增速均有所下降。而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的景气度却在进一步提升,这对于国产半导体设备厂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机会。


业内声音:国产化加速带来更多机会

笔者注意到,在最近采访诸多国内半导体厂商时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随着美国禁令越来越严之后,业内在培养国产供应链上下了更多的功夫,以前国产设备比较难推进到下游厂商,现如今不仅推进得比较顺利,而且也愿意把用国外设备的经验分享给国产设备企业,帮助设备企业成长。在这种正向反馈下,国产设备替代进度进一步加速,也因此给国产半导体设备企业带来一定的业绩增量。

另一方面,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预计中国大陆2022年-2026年还将新增25座12英寸晶圆厂,产能持续扩张,进而拉升对上游设备厂商的需求,为上游半导体设备厂商带来更大的市场前景。根据各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国内内资晶圆厂/IDM/存储厂2022年资本开支有望从2021年的198亿美元提升至269亿美元,同比增长36%,较2021年同比增速提升3.5%。

在国产化进程上。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晶圆厂商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较2021年明显提升,从21%提升至35%。从设备类型来看我国在去胶、清洗、热处理、刻蚀及CMP领域内国产替代率较高,均高于30%,但在价值量较高设备领域内国产化率较低,如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领域国产化率合计不足5%。可以说,在细分领域已经能看到众多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的身影,但完全替代依然为时尚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