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名数据机构洛图科技公布2022年国内激光家用投影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去年(2022年),中国大陆家用激光投影市场(包含激光电视)销量为43.6万台,同比增长27.2%;销售额为46.1亿元,同比下降8.9%。
如果加上激光商教以及工程等偏商用市场“助阵”,2022年国内激光投影市场总出货量依然维持超过60万台的高位。相对于消费级电视和商用级平板2022年的寒冬市场,激光显示正在成为产业和资本关注的火热赛道。
尤其是激光家用市场这个细分市场,从去年(2022)全面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节奏。2022年海信、小米、坚果等品牌都首次推出家用智能激光投影机产品。峰米更是将激光智能机的价格首次拉到了3000元以下价位。激光智能投影在品牌丰富性、价格线覆盖上,进一步完善。其中,全色激光智能投影的出现,为高端智能投影应用开辟了一个崭新品类,构成了激光家投消费的一个差异点。
同时,从全球激光投影显示规模这个维度来看,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激光投影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45万台,同比增长24%。而中国激光投影市场出货量超60万台,是绝对意义上全球第一细分市场。
全球四大彩电巨头投石问路
在液晶电视面临增长天花板时,激光投影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为什么全球四大彩电巨头都先入涌入激光投影这条赛道?
一是对激光投影的预判是一致的。
三星、海信、LG与索尼,牢牢占据全球彩电业前四,他们对全球消费者更有洞察力,四大一巨头的一举一动,都能够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和海信、三星以及LG相比,索尼推出的两款激光投影仪的时间上,算是晚了一步。如果从四大巨头在激光投影这条赛道上寻找共性的话,结论为:对市场的预判是一致的,在智能投影行业快速放量的背后,激光投影将会引领行业向高端和高品质迈进。
二是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激光投影引发的全球四大彩电头同频共振背后,是消费者高端投影的需求不断释放。
从市场来看,相关数据也佐证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据奥维云网(AVC)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8月,家用激光投影销量达11.1万台,同比增长301%;销额6.7亿元,同比增长239%。行业预测,2022年中国大陆激光显示(包括激光电视)出货量将突破1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75%。
三是Vidda C1激光投影引发的蝴蝶效应。
索尼加码激光投影产品,这与激光显示的领头羊海信不谋而合。从2007年研发激光显示技术到2014年9月首发全球第一台激光电视,再到2022年5月30日,海信旗下面向年轻用户的互联网科技潮牌Vidda,正式推出年内全球首款4K全色激光投影C1,多年来海信一直致力于激光显示的发展。如今看来,海信以敢为人先的思路开启激光显示的研究发展之路,极具战略前瞻性。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Vidda C1激光投影,其问世给产业和用户带来了三大价值:改变亮度虚标等行业“潜规则”,倒逼行业TOP品牌放弃“躺平赚钱”做出改变;依托全色激光技术将家用智能投影带入真正的高画质时代;通过“极具竞争力的定价”推动4K激光投影进入“大众消费”时代。可以说Vidda C1激光投影上市背后,是Vidda所具备的“绝对技术引领”与“供应链优势”,以及海信对 Vidda品牌的坚定投入。
Vidda C1可谓出道即王者,凭借出色的画质表现,成功问鼎智能投影画质卷王。
而三星在2020年10月份,推出LSP9T(三色激光)和LSP7T(单色激光)两款激光投影机,紧接着,LG也推出了一款全新4K激光投影机-HU810P。
相比而言,中国市场有巨大的潜力,中国消费者对激光投影的态度也是全球市场最积极的。
尤其是Vidda C1在中国市场的高光表现,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作为全球首款4K全色激光投影Vidda C1上市三个月即实现4K投影销量占比超20%的成绩。
四激光投影圈扩容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共振。
激光投影作为新物种,是大屏电视有益的补充。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选择入手激光投影,是希望居家时可以享受美轮美奂的五星影院的视听盛宴。
可以说,从激光电视的逆势增长,到激光投影快速放量前行,都表明市场对激光显示技术落地应用的高度认可。
Vidda C1在激光投影行业的示范效应十分显著,越来越多的知名玩儿家进入激光电视和激光投影阵营。激光投影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除了海信、长虹、光峰、极米等积极导入之外,还特别吸引了三星、LG和索尼,这足以说明激光投影看得见的市场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国内激光投影行业或将延续前8月的增长态势持续上行。一方面是经过Vidda C1前期的消费者教育,消费者已经形成一定的认知,即激光投影是目前智能投影行业中的天花板,代表着最高品质和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是双11大促或将拉动激光投影的销量,激光投影有望形成新的“消费规模”,继而在全球形成真正的同频共振。
激光显示国产化程度将达8成
据洛图科技统计,激光显示的四大核心器件国产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抗光幕布、激光光源、镜头、光成像芯片。技术突破下,预计未来3-5年内激光产业链国产化程度从45-55%提高至75%-80%,实现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领先的跨越。
一位行业专家告诉《视听圈》:在未来3~5年内,激光显示国产化程度最终达到8成,其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效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减少被外界“卡脖子”的影响。
据悉,目前,包括LCOS芯片、光学模片、超短焦镜头等技术在国家相关部门和技术机构的支持下,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而直接带来的市场结果就是在激光投影成本的显著下降。
据洛图数据显示,中长焦激光智能家用投影产品均价,从2019年的1.76万元降至2022年的0.65万元,2022年全年出货量也达到18.6万台,同比增长181%。
而今年在超短焦激光机型市场向普及化的发展,以及4K和高亮家投占比提升对激光技术的友好性加持,2023年激光投影产品销量将创造新高,极有可能冲刺年度百万台的销量大关。
此外,在更为高端的激光电视的价格上,其均价也从2016年的4.04万降至2022上半年的1.5万元/台,也让激光电视持续上量奠定了基础。
如果3年之后激光显示技术国产化比例将提升到75%-80%,这就预示激光电视核心成本还会进一步被降低。以75寸激光电视为例,目前该尺寸段已经在8000元以内,预计未来两年内,可能进入5000元以内。----如此局面,这对激光家用投影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在产业化进程方面。目前全国激光显示的产业链厂商已经有了百余家,包括海信、长虹、光峰科技、华录、中科极光、视美乐等一批本土民族企业在积极围绕激光显示技术开拓各种显示市场,百花齐放全面发展。在激光显示产品覆盖面上,已经全面覆盖到激光电视、激光商用会议、激光教育、激光工程投影、激光数字放映机、激光微投再到激光车载显示、航空应用、云端显示、AR 等多个细分品类。
可以看到,激光显示依托于本土全产业链创新优势在应用场景这个维度上,不在局限于投影显示单一“物种”,开始全面向其他“行业”领域作积极延伸和“破圈”,其应用边界不断被放大,从而凸显出激光显示和其他竞品技术在应用层面的“差异性和竞争力”。
下一代显示技术最有力的竞争者
当前,各类显示技术争相发展特色市场,竞争下一代显示技术主流。
在报告中,许祖彦对各类显示技术的特色市场和技术前景进行了盘点。其中,LCD应聚焦电视、电脑等领域的市场,基于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体制,实现产业升级换代。OLED应面向手机屏、可穿戴等显示产业,进一步开发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领域的市场机遇。QLED应探索环保型电致发光技术,开发相应的特色市场。LED显示屏可拓展室内外大屏幕显示已有产业,以改善娱乐、观赏应用的清晰度和观看舒适度。电子纸显示可继续发展电子书等市场,探索彩色化和可动化等技术。三维显示需要改善视差三维观看的舒适度,探索基于全息原理和光场原理等真三维显示。
对于显示产业的发展态势,许祖彦表示,激光显示将与其他显示技术百花齐放,创造每年数千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理论、实验、技术和产业示范全链条证明了,激光显示能够全面实现BT.2020超高清显示标准,为显示产业拓展C端、B端巨大的市场空间奠定基础。”许祖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