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随着几大巨头们陆续公布财报,让人感受到了冷冽的寒意。
intel大亏190亿,AMD也亏了10多亿,美光亏了160亿、SK海力士也亏了130多亿,而三星电子利润下滑95%,据称存储芯片业力也亏了200亿左右。
可以说,这是芯片产业蓬勃发展几十年以来,几大巨头们亏的最惨的一个季度。
但事情还没完,Gartner认为今年半导体市场可能还会再下跌20%,可能要到三季度甚至4季度才会企稳,也就是说这些芯片巨头们,可能接下来亏损会加剧,再次创纪录。
而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半导体发展的历史,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行业的低谷期往往孕育着巨大的机会,每次在这样的最低谷时,都会有企业崛起。
比如在1984年、2008年两次半导体低谷时,都会经历一轮大洗牌,三星在这两次低谷中抓住了机会,从而赶美超日,成为全球半导体巨头。
于是目光都聚焦在了中国企业身上,很多人认为,这次低谷,可能是中国芯发展的一次最好机会,可能会有中国巨头趁着这次机会崛起。
那么中国这次能够像三星一样,复制成功的经验,在这轮大下跌之中,成长为行业巨头?
事实上,三星之所以成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政府的巨大补贴扶持,让其跳出低谷,摆脱周期,最终成长。
第二个原因,则是半导体产业正好在那时候转移,从日本到韩国、到中国台湾,这种情况是美国默许的,所以三星以及韩国抓住了机会。
而对于中国芯片产业而言,第一个条件肯定是具备的,目前中国正在大力的发展半导体,资金不是问题,补贴更不是问题,这一点比当时三星的条件只会更好。
但在第二点上,确实是存在一些困难的,毕竟芯片产业链是全球化的,目前中国自己也没有完整的全面的产业链,还需要从美国、荷兰、日本、韩国等地进口设备、技术、材料等。
而美国又与荷兰、日本联手,对先进设备进行封堵,所以这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干扰,不像当年三星,是在美国的帮助和扶持之下成长的。
所以,不黑也不吹,我们的成长之路,肯定不会像当年三星那么顺利,这是外部形势造成的,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遭遇挫折、分工体系分崩离析的背景下。
但是,这次的芯片低谷,一定程度上也确实是国产的机会,比如存储芯片,借着价格下跌,国产存储芯片,已经打下了一片天。
机构预测,一季度在DRAM领域,国产已经拿下了4-5%左右的份额,而NAND闪存已经拿下了7-10%的份额,而在2017年前国产DRAM、NAND的份额为0,这意味着从技术差距多年到慢慢缩小差距,我们的进步已经是肉眼可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