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是指可在协作区域内与人直接进行交互的机器人,其运动控制算法较工业机器人更加复杂,是未来智能机器人的雏形。
最近,芯八哥“走进产业链”栏目记者采访了国内领先的协作机器人厂商睿尔曼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睿尔曼”)的华南销售总监范朋军,探讨在软硬件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前机器人厂商如何快速商业化的成长之道。
年出货量已超1000多台,丰富的产品矩阵能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据了解,睿尔曼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专精特新企业。作为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的引领者,睿尔曼始终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置于首位,截止目前公司已经研发出了RM65、RM75、RML63、复合机器人四大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新零售、新餐饮、商业服务、智能巡检、医疗健康、检验检疫、教育科研、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等领域。 睿而曼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睿而曼 睿尔曼虽然成立于2018年,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我们整个核心创业团队就已经开展模块化与环境安全的机械臂的研究了。此后,在2014年我们领先行业开展了第一代协作机器人的研发,并于2017年进行了第二代特种协作机械臂的技术迭代,到2018年的时候,我们认为机械臂的应用场景开始逐渐成熟了,所以我们在当年成立睿尔曼公司开始商业化。 范朋军介绍道,经过2018-2021年这3年的产品打磨,在2022年我们不同自由度、不同负载、不同功能的四大系列产品单年已经实现1000多台的出货量,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具体来看,RM65系列超轻量仿人机械臂为睿尔曼自主研发生产的六自由度机械臂,一体化结构的控制柜与机械臂总重量为7.2KG,有效负载达到5KG,工作半径达610-638.5mm;RML63系列为六自由度超长臂展机械臂,机械臂自重10kg,负载3kg,拥有更大的工作范围,工作半径可达900-928.5mm;而RM75系列产品具有七自由度机械臂,总重量为7.8KG,有效负载达到5KG,工作半径为610-638.5mm。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系列产品按照传感器搭载数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标准版(B,不搭载力传感器)、一维力版(ZF,搭载1个力传感器)、六维力版(6F,搭载6个力传感器)三类不同的细分品类。虽然各大系列产品配置不一样,但是每一款产品都内置了安全模块,可以做到触碰即停、实现人机安全协作,能有效满足医疗、3C行业、建筑、工业生产、商业等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 睿尔曼RM65系列产品 资料来源:睿而曼 范朋军表示:对于协作机器人来说,通常通过负载自重比、工作半径、重复定位精度等指标,来评判其负载作业能力、有效工作范围、工作的精度及其稳定性。我们的RM65、RM75、RML63三大产品系列,具有重量轻、负载大、超高负载自重比的特点,可满足用户对于不同自由度、不同臂展的应用需求。以RM65为例,该系列产品完全仿照人类手臂的尺寸和重量打造,机械臂(含控制器)自重仅7.2Kg,有效负载达5Kg,不仅具备人类手臂的柔性特点,而且还解决了传统轻量级机械臂的负载和稳定性问题。此外,该系列产品最大直径仅有11.5cm,在不改变原有场景环境的情况下,能让机械臂更广泛地替代人的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机械臂与人及环境的友好共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机械臂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对于多场景、高精度、智能性、柔顺性等要求,睿尔曼基于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的各项优势特点,进一步推出了双臂复合机器人、双臂升降机器人、单臂复合机器人、复合升降机器人、大健康机器人等各种解决方案,为公司进一步的市场拓展提供了丰富的产品矩阵支持。 睿尔曼主要复合机器人产品 资料来源:睿而曼 睿尔曼的复合机器人集成了移动底盘、深度视觉、传感器、语音模块、机械臂、五指灵巧手等各种仿人功能设备,具有集成度高、交互性好、开放性强、功能丰富等特点。以双臂机器人为例,该系列产品搭载2台7轴机械臂,可以像人手臂一样自由工作;底端配备移动机器人,具备运动、导航、避障能力;此外,该产品还集成了语音模块和深度视觉,能够赋予双臂机器人语音交互与视觉感知能力,可广泛应用在表演、家庭生活服务、商业服务等多种复杂的场景中。 范朋军说。 通过自研自产打造核心竞争力,成本降低后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将逐渐成为现实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追求“刚度”不同,协作机器人更多地追求轻量化、柔性、安全协作性、高负载自重比、易编程、可快速部署等特征。近年来,协作机器人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应用场景也日益多元化。除了应用在工业场景外,也可满足服务类各种场景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根据IFR、GGII的数据,2021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达到3.9 万台,同比增长约50%。据其预测,到2023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将达8万台,市场规模将接近120亿元。从中国市场来看,2021年协作机器人销量约为1.5万台,约占全球总销量的四成,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协作机器人市场。 资料来源:IFR、GGII 竞争格局方面,从国际市场看,发那科、ABB 、安川、库卡(美的)、优傲等知名品牌均推出了各自协作机器人产品;从国内市场看,遨博、艾利特、杰卡股份、大族机器人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新兴机器人厂商通过不断加强技术及产品创新,逐步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市场垄断地位,相继研制出可实现量产应用的协作机器人产品,目前国产化率已经增长至80%。 在谈及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时,范朋军指出:机器人的关键核心零部件为减速器、控制柜及伺服系统等,三者约占机器人总成本的70%,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壁垒所在。睿尔曼团队深耕机器人领域多年,通过从基因层面对机械臂进行原型设计,实现了控制器、驱动器、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打造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轻量的仿人机械臂。相比于向第三方采购关键零部件进行整合的开发模式,公司的机器人产品的一体化集成程度更高,可将产品性能发挥到最大。同时,通过融合先进的软硬件与人机交互技术,公司可向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易操作的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及集成解决方案,进而形成系统性的产品优势闭环。 睿尔曼产品零部件构成及主要参数情况 资料来源:睿尔曼 机械臂从最初的重型机械臂到协作机械臂,都是围绕工业场景矩阵展开,具有很强的工业基因。不过,据范朋军透露,未来睿尔曼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并不是在工业,而是致力于让其走入家庭,这是比工业更大的一块市场。 为此,睿尔曼已经做了一系列的努力。 我们的机器人采用一体化设计,基本上核心零部件都是自己研发,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集成度、多功能等优势,从技术上已经解决了进入家庭的安全性问题。此外,去年我们在江苏常州年产能5000台的工厂也已经正式投产,通过自有工厂的大规模生产,我们能够把成本控制在极低的水平。现在机器人在技术上进入家庭问题已经不大,关键在于价格。目前,我们单个机器人的平均售价在7万元人民币左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认为未来3-5年,机器人的成本会逐渐降低。当降到了万元机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愿意尝试买单,需求也会得到爆发式增长,到时机器人很有可能像手机一样人手一个,逐步走进千家万户。范朋军最后说。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埃隆马斯克表示,人工智能将会在人类文明中扮演非常深刻的作用,未来将会有非常多的机器人,而机器人和人类的比例,在某个阶段将会超过1:1,这也就意味着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是快速成长的朝阳产业。 睿尔曼成立至今,一直引领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的发展,并且不断通过技术突破与创新,让机械臂成为通用的智能化工具,使其走入千家万户,为美好生活助一臂之力成为可能。在完成0-1的验证期后,相信公司未来能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助力下,进一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