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app
关于出口管制这些事,国产半导体要懂
2023-08-08 来源:芯八哥
847

关键词: 出口管制 国产半导体

半导体是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是现代社会民生保障的基础。


美日荷联手,加大对中国先进制程设备出口管制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为维护自身霸权,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并且胁迫诱拉一些国家对华采取出口限制措施。这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1、美国

2022年8月,拜登政府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ct),准备投入520亿美元(包括390亿美元的制造业奖励和132亿美元的研发和劳动力发展)支持美国国内的芯片研发与制造产业。与此同时,该法案也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接受补助的企业在其他国家使用这些资金,并严格限制企业今后10年内在中国等“受关注国家”的半导体制造投资,并且禁止进行部分联合研究、技术授权等。


最近,《芯片与科学法》的“护栏”规则细则出炉,包括28纳米以下的数字或模拟逻辑半导体、小于18纳米的DRAM以及大于128层的NAND存储器等先进制程半导体都将受到限制。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2、日本

美国开了头之后,作为盟国的日本随后跟进,在先进设备的出口方面也做出了严格的管制。


具体来看,根据日本贸易和工业部长的披露,未来日本将会对用于芯片制造的六类23项设备实施出口管制,包括3项清洗设备、11项薄膜沉积设备、1项热处理设备、4项光刻设备、3项刻蚀设备、1项测试设备。这23品类产品包括极紫外线(EUV)相关产品的制造设备和使存储元件立体堆叠的蚀刻设备等。按用于计算的逻辑半导体的性能来看,均为制造线路宽度在10~14nm以下的尖端产品所必需的设备。


资料来源:日刊新闻


据了解,日本是半导体设备大国,全球前十五大半导体设备企业排名当中,日本厂商占据了半壁江山。从出口来看,2022年日本向中国大陆出口的半导体制造设备金额超过8200亿日元(约合424.21亿元人民币),中国大陆是日企在该领域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约占出口总额的30%。该出口管制政策将导致包括刻蚀设备龙头东京电子、曝光设备龙头尼康、清洗设备龙头Screen Holdings、测试设备龙头爱德万测试等在内的大约 10多家日本公司受到影响,他们需获得许可证才能出口受到限制的23种半导体设备产品。


3、荷兰

光刻机是半导体制造流程中非常关键的设备,而荷兰的阿斯麦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够生产7纳米及更先进制程极紫外光刻机(EUV)芯片制造设备的企业。


从数据来看,2022年全年阿斯麦销售额为212亿欧元,毛利率为50.5%。2022年底未交付订单创下历史新高,达404亿欧元。当年总共销售317台新光刻机,较前一年增长31台。分地区来看,去年阿斯麦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为21.5亿欧元,占比为14%。


此前,阿斯麦通过官网发布了《关于额外出口管制的声明》,该声明表示荷兰政府发布了有关对半导体设备出口进行限制的措施,这些新的出口管制并不覆盖所有浸润式DUV,只侧重于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包括最先进的沉积和部分浸润式光刻设备,其TWINSCAN NXT:2000i及之后的浸润式光刻系统都将受到限制,而对28纳米以上的成熟制程影响较小。


针对出口管制,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面对接二连三以美国为首国家的制裁政策,中国也在近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以缓和与美国的对话关系,增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


1、反制关键词之一:无人机


7月31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发布关于对部分无人机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商务部发言人称,高性能无人机具有一定军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惯例。2002年起,中国逐步对无人机实施出口管制,管制范围、技术标准与国际保持一致。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宽,部分高规格高性能的民用无人机转用军事风险不断上升。中国作为无人机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充分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适度扩大对无人机的出口管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地区。


2、反制关键词之二:镓锗


近日,商务部、海关总署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关于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决定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


据了解,管制的具体内容包含:金属镓、氮化镓(包括但不限于晶片、粉末、碎料等形态)、氧化镓(包括但不限于多晶、单晶、晶片、外延片、粉末、碎料等形态)、磷化镓、砷化镓(包括但不限于多晶、单晶、晶片、外延片、粉末、碎料等形态)、铟镓砷、硒化镓、锑化镓共8类镓相关物项以及金属锗、区熔锗锭、磷锗锌、锗外延生长衬底、二氧化锗、四氯化锗共6类锗相关物项。出口商如果想开始或继续出口,将需要向中国商务部申请许可证,并需要报告海外买家及其申请的详细信息。该规定自202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资料来源:商务部、海关总署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镓供给国,美国从中国进口占比为53%;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锗供给国,美国54%金属锗从中国进口。此次中国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必将改变镓、锗的短期供需结构,并且将镓、锗的资源地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数据来源:USGS


3、反制关键词之三:存储


2023年3月31日,中国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称,对美光公司(Micron)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审查, 5月21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表示,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问题隐患,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影响我国国家安全。


为此,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依法作出不予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的结论。按照《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我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


在中国市场上,由于美国科技限制等原因,美光中国市场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由2018年的58%下降至2022年的11%。虽然占比不大,但如果按照2022年307.58亿美元(DRAM为223.86美元, NAND Flash为78.11亿美元)的总营收基数来计算的话,金额仍然高达33.11亿美元。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半导体大势研判

趋势一:中国先进制程芯片将受限


目前,在整个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主要被美(41.7%)、日本(31.1%)和荷兰(18.8%)这三个国家所占据。


其中,美国在蚀刻和清洗设备、薄膜沉积设备、CMP设备、过程控制设备、测试设备等领域占据较大优势;日本则在光刻设备、蚀刻设备、划片设备、测试设备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荷兰则是在光刻设备领域具有较大优势。美国、荷兰、日本三国政府达成协议,将对中国新的设备出口管制和限制,此举如果成为现实,在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造或巨大伤害的同时,也将会对全球产业及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先进制程芯片制造设备的受限,也就意味着以CPU、GPU为代表的计算芯片以及以DRAM、NAND为代表的存储芯片的生产将受限,这也会进一步影响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等智能终端的性能及智能化水平。更深层次而言,这或许对中国的整个科技产业的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趋势二:终端大厂产业链加速向东南亚转移


近年来,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国人口红利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下,各国企业为降低供应链风险,开始将位于中国的产能逐渐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转移。


消费电子方面,自2018年美中贸易摩擦以来,苹果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制造工厂数量已从62个增加到97个。此外,依托人口红利的优势,印度已经成为苹果主要转移目的地,工厂已经从7个上升至11个。2022年,苹果已有650万部iPhone在印度生产,预计到2025年,苹果可能会将多达25%的iPhone生产转移到印度。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汽车方面,以特斯拉、比亚迪、现代汽车、长城、吉利、奇瑞、上汽为代表的一批汽车企业不断加大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规模,其中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几个国所受到的关注度和投资热度颇高。


而在工业方面,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表示,目前正在寻找在东南亚投资的计划,以实现平衡中国市场的多元化;服务器/数据中心方面,谷歌、AWS、Meta、微软等大厂已经开始将大部分ODM合作商的L6服务器产线迁往台湾,更计划在东南亚设立新的产线以备不时之需, 进一步降低地缘z治风险。其中纬创、广达两家ODM公司已经表态将配合美系客户的需求,预计2023年在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增设生产基地以供调度。


趋势三:加速国产替代

1、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之一,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在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用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


据芯八哥整理,在各地的“十四五”目标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明确提出集成电路产值到2025年突破3000亿元,具体到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珠海、南京、无锡、苏州、西安、合肥、武汉、成都、厦门等都在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千亿元集成电路产值的目标。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中国主要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地的政策来看,各地集成电路专项政策基本以“投融资、配套补贴、人才奖补、基金设立、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进而为集成电路项目的持续落地提供优质环境。各地出台的专项政策基本做到覆盖设计(EDA/IP)、流片、封测、材料等细分领域,但也充分考虑到自身特色,有所侧重。


2、加速半导体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


为了保证国产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近年来以大基金一期、大基金二期为代表的国家资本在推动半导体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上不留余力。


在设备方面,目前中国已经打造出一条完善的属于自己的成熟制程设备的供应链体系。不过,在先进制程上,中国也必须加快国产替代的进程,以避免被卡脖子的风险。这需要投入与时间,不过在新型举国体制下以及在美国及其盟国的遏制打压下,中国将加速这一目标的实现。


从市场反馈来看,据芯八哥统计,2023Q1,16家A股设备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合计为914,048.90万元,同比增长46.77%;净利润合计为152,039.68万元,同比增长88.39%。尽管面临半导体下行周期,但出口管制正在倒逼国内设备产业链加速成长,这带动了部分设备厂商业绩仍实现逆周期增长。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在存储方面,为打破美日韩企业对存储的垄断,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批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为代表的千亿级项目,并带领国内存储产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其中,长江存储今年总产能约为20万片晶圆/月,二期项目达产后总产能将达到30万片晶圆/月。在技术上,长江存储NAND目前以128层为主,192层已量产,并且在232层技术上也已经实现了突破;而长鑫存储DRAM目前产能约为12万片晶圆/月,未来三期项目达产后总产能可达36万片/月。在DRAM工艺制程上,目前长鑫已经可以达到16nm-19nm左右,与美光等大厂的差距在加速缩小当中。


除了政策支持外,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国内众多终端厂商也已经开始在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这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国产替代发展机会。


比如在手机领域,华为、小米、OPPO都成立了自己的投资部门,以加强半导体供应链资源的储备。目前华为已成功完成了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等工作;在汽车领域,包括比亚迪、蔚小理、北汽、上汽、广汽等都开始在培养自己的国内供应链体系,以确保在美国及其同盟国家断供下供应链的稳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