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app
学霸两兄弟靠不“性感”的中低端芯片生意,如何撑起一个16亿的IPO?
2023-08-15 来源:贤集网
745

关键词: 芯片 英特尔 智能家电

沉寂20年,张华龙公司终于要迎来IPO了,从北大无线电专业毕业的他已等太久。这背后也是一个两兄弟创业的故事。张华龙亲弟弟张志鹏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现任公司副总经理。不过,两人都已加入新加坡国籍。


在2021年缺芯潮中,两兄弟所在的深圳「芯邦科技」赚得盆满钵满。2020年,「芯邦科技」收入才9907万元,2021年增长近八成至1.75亿元,2022年更是达1.92亿元。

净利润方面,对应为3972.57万元、3475.49万元及3817.98万元,三年净利润超过1.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业绩背后,「芯邦科技」员工数只增加了22名。从2020年的73名增加到2022年的91名。

此次科创板IPO,「芯邦科技」计划募集资金6.05亿元。


1、学霸兄弟归国创业 两大资本联手护航

2000年以来,为了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的产业发展环境,培育一批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行业领先企业,国家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扶持力度,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爆发式出现。



张华龙、张志鹏两兄弟被这一盛景吸引,于2003年在深圳创立了芯邦科技。作为科技研发型公司的创始人,张华龙、张志鹏两人“学院风”十足。张华龙是北京大学无线电专业学士,中国科学院电子所硕士,上世纪80年代被中科院公派到美国读工程管理硕士。弟弟张志鹏也是一个学霸,是清华大学工程力学学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力学硕士,American Intercontinental University信息科技专业硕士。

作为80年代的清北学霸,且都有留学经历,张华龙、张志鹏可谓创业者中学历拔尖的代表。结合“海味”十足的创业团队,芯邦科技的科研能力自然无可挑剔。

世纪交替前后,正好是计算机软驱走向没落、闪存盘兴起的年份。此时,英特尔正在推动笔记本电脑停止对软驱的支持,加速推广由英特尔提出标准开发的USB接口产品。因此,芯邦科技很快受到英特尔的关注。

2005年7月,英特尔风险投资基金与联想共同出资250万美元投向芯邦科技。

有了两大资本的护航,芯邦科技实现高速发展。据招股书介绍,芯邦科技基于自主研发的 32位CISC专用处理器及Flash控制算法,先后于2005年、2007年成功设计出第一款 USB 存储盘控制芯片及 SD 存储卡控制芯片,是中国大陆较早实现移动存储控制芯片量产的企业之一。

据了解,2006年底,芯邦科技的第一代USB闪存控制芯片出货量已经超过5000万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

2007年,发展迅速的芯邦科技开始启动上市程序。不过,由于金融危机以及冒进经营策略,芯邦科技发展遇阻,最终被迫终止上市计划。

此后,芯邦科技一边休养生息一边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011年,该公司开始进军智能家电相关的控制芯片领域,并以电容式触摸按键控制芯片为突破口。

目前,芯邦科技的智能家电控制芯片已被美的、苏泊尔、长虹美菱、科沃斯、华帝股份、西门子、飞利浦、晨北电器、创维电器、澳柯玛、老板电器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采用,广泛应用于冰箱、洗衣机、油烟机、洗地机、烤箱、微波炉、电饭煲等各类家电产品。

芯邦科技官网显示,其目前已形成量产的芯片包括5个系列:U盘控制芯片系列、SD/EMMC卡控制芯片系列、读卡器控制芯片系列、HOSTMP3多媒体控制芯片系列以及电容式触摸按键控制芯片系列。其中,前三款芯片累计出货量超过10亿片。

在股权结构方面,芯邦科技实控人为已加入新加坡国籍的张华龙、张志鹏俩兄弟。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张华龙、张志鹏分别直接持有香港芯邦微58.93%、41.07%的股权。香港芯邦微直接持有芯邦科技12.31%的股份,并通过北清咨询间接持有芯邦科技60.53%的股份。张华龙、张志鹏二人合计控制芯邦科技72.83%的股份。

张华龙和张志鹏于2023年5月签订了《一致行动人协议》。两人出现意见不一致时,以张华龙的意见为准。

此外,据招股书披露,芯邦科技曾于2014年7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2020年3月18日起,该公司终止挂牌。


2、供应商、大客户双集中 面临芯片产业链“逆全球化”的风险

大多数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都采用Fabless的生产经营模式,即只从事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委托给专业的外协厂商来完成。

由于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均为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行业集中度较高。因此,芯邦科技也出现供应商高度集中的现象。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芯邦科技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分别为 93.69%、91.00%、91.88%,主要为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华天科技、华润安盛等专业的外协厂。

此外,芯邦科技还存在大客户依赖问题。报告期内,芯邦科技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金额分别为7747.42万元、1.10亿元、1.3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8.20%、62.79%、72.27%。报告期内,该公司对第一大客户深圳市芯鑫电科技有限公司(含同一控制的企业)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70%、28.42%、45.08%。

同时,报告期内芯邦科技前五大客户均为经销商。由于经销商主要承担了芯邦科技与终端客户之间的资金、物流及部分售后职能,因此高度依赖经销商也有一定的经营风险。报告期内,芯邦科技经销模式收入占主营业务比例分别为98.50%、97.57%、90.93%。

芯邦科技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如果主要经销商停止合作,流动资金及客户服务将会承担较大的压力,将对日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芯邦科技还面临芯片产业链“逆全球化”的风险。芯邦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2020 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对集成电路供应链安全的重视程度上升,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西方国家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封锁及出口限制愈加严格。如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材料、设备、产品、人才、技术方面的限制,可能会对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能稳定性、生产良率等方面造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公司发展。


3、“三顾”IPO,U盘王者的20年曲折发家史

商业版图的成功,是时代红利与创始人DNA磨合的结果,「芯邦科技」成立20年,每一次的重大节点,似乎都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2000年,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爆发的一年,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吸引了众多资本和半导体厂商。同年6月,国务院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

此时,38岁的张华龙也被这一景象吸引,作为上世纪80年代被中科院公派到美国读工程管理硕士的“60后”,刚刚在美国设计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他开始考虑回国发展。

2003年2月,他带着浓烈“洋味”的核心技术以及同属“海归”的团队骨干成员在深圳创立了芯邦。

那年正好是计算机软驱走向没落、闪存盘兴起的年份。在张华龙创业一年后,提出笔记本电脑抛掉软驱倡议的英特尔发现了「芯邦科技」,于是在2005年7月,英特尔风险投资基金与联想共同出资250万美元向张华龙伸出“橄榄枝”。

在资本的推动下,「芯邦科技」实现了飞速发展。至2006年底,「芯邦科技」的第一代USB闪存控制芯片出货量已经超过5000万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同年,芯邦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人民币。

乘着东风,「芯邦科技」在2007年第一次启动了上市程序,此时虽只有40多名员工和7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但「芯邦科技」的年收入却高达2亿元、纯利约6000万元。而近500万元的人均产值也让芯邦成为“明星企业”,成为当年创业板开板前热门的芯片设计公司之一。

但很快,因张华龙在现金流充裕时采取了相对冒进的策略,对新项目投入过大、对老产品维护不足,再加上金融危机等多种原因收入下滑,公司发展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最终无缘创业板,只能主动撤回申请。

但“摔了个大跟头”的「芯邦科技」没有停下。

2012年,在佛山市顺德区的一个家电芯片展会上,一个知名品牌家电代工厂采购的美国头部厂商芯片因抗微波辐射干扰的能力不足,正在紧急寻找替代产品。

其相关负责人抱着试试看看的态度找到「芯邦科技」展位,测试后发现公司产品的抗微波能力达到刻度表满格,多项指标都符合标准。于是,「芯邦科技」就此从大品牌切入了大家电行业。

从为全球约三成U盘提供闪存控制芯片,到两大资本助跑,再到经历一脚踏空、人员流失、停滞不前的阶段,「芯邦科技」“三顾”IPO的创业路可谓曲折动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