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app
全球规模最大IPO来了!最大客户来自中国,ARM靠什么撑起千亿估值?
2023-08-23 来源:贤集网
1380

关键词: ARM 半导体 芯片

8月22日凌晨,软银旗下的英国半导体IP巨头ARM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文件,申请在美上市,股票代码为「ARM」。

ARM是一家半导体IP供应商,芯片设计公司可以基于ARM的IP来设计产品。ARM的IPO计划由来已久。在2022年推动英伟达收购AMR计划失败后,软银便开始推动ARM的上市进程。在ARM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的文件中,并未披露ARM的估值、IPO定价和募股信息。

不过,彭博社此前援引知情人士消息,ARM首次IPO的估值在600亿美元至700亿美元之间(约4308亿至5026亿元人民币),有望成为2023年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1、Arm正式提交上市申请

这家总部位于英国「芯片架构设计巨头」Arm,其前身于1978年创立,核心创始团队来自剑桥大学。

Arm这家公司不生产芯片,而是专注于为苹果、高通、英特尔和英伟达等客户设计芯片。它的电路设计已经被纳入数十亿台电子设备中。

2021年,根据财报显示,Arm约40%的收入(27亿美元)来自许可,60%来自版税。而在最近一个季度的申报文件中,Arm的利润下降了50%以上。然而,Arm对其整体业务提出了很高预期,但又面临着近期的市场挑战。


根据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的数据,ARM电路设计的核心市场——智能手机的销售在最近几个季度有所放缓,其中第二季度下降了7.8%。

公司在截至6月的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为6.75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6.92亿美元。据报告,该季度的净收入减少了一半多,为1.05亿美元。

SEC文件显示,Arm瞄准的市场处理器的芯片市场,截止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以每年近7%的速度增长,达到约 2,470亿美元。

软银在文件中证实,它在8月份以16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Vision Fund持有的Arm 25%的股份。这笔交易意味着Arm的总估值约为640亿美元。


2、卖出300亿颗芯片,但收入降了

最大客户来自中国

那么,ARM究竟靠什么撑起数千亿估值?

在招股书中,ARM将自身定位为CPU行业的领导者,主要业务为设计、开发和授权高性能、低成本、高能效的CPU产品和相关技术,这也是其立身之本。据悉,有超过260家公司报告称,他们在上一财年中发货了基于ARM的芯片,其中不乏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AMD、英特尔、英伟达、高通、三星电子等全球巨头。

尽管ARM的员工还不到6000人,但江湖地位不容置疑。招股书透露,ARM自成立以来芯片出货量累计超过2500亿颗,运行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软件,小到智能手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大到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数据中心和网络设备、车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等。

据ARM估计,全世界有大约70%的人都在使用基于ARM的产品。仅是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2023财年,ARM芯片出货量就超过了305.83亿颗,较2016财年的出货量增长约70%。

透过一纸招股书,ARM最新营收一览无遗。2021财年至2023财年,Arm年收入分别为20.27亿美元、27.03亿美元、26.79亿美元;净利润则分别为3.88亿美元、5.49亿美元、5.24亿美元。

可以发现,受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的影响,ARM的营收水平在2023财年出现了下滑。而这种下滑趋势仍在继续——在截至6月30日的最新财季,ARM季度收入同比下降2.5%至6.75亿美元,净利润从上一财年同期的2.25亿美元降至1.05亿美元,同比减少过半。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是ARM的重中之重。在报告期内,来自中国的营收分别占Arm总营收的约25%、18%和20%,包括直接营收和来自与ARM中国的关系的营收。



招股书也首次透露了ARM中国与公司的渊源。“ARM中国”即安谋科技,是一家独立于ARM运营的实体,也是ARM最大的单一客户。同时,软银集团控股的实体Acetone有限公司持有ARM中国大约48%的股份,ARM则没有任何关于ARM中国的直接管理权。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智能手机用户,且在过去十年一直是半导体行业收入和增长的重要来源。为此,ARM在招股书坦言,如若未能保持来自中国的收入、进入中国新的和现有的市场或在中国获得新业务领域的吸引力,或ARM在中国的竞争中失去市场份额,可能会对其经营业绩和竞争地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逐鹿数据中心市场,希望踏上人工智能的高速车

凭借低功耗的性能优势,ARM率先在手机市场站稳脚跟。

从2011年开始,ARM在手机市场市场占有率高达90%。根据招股书信息,目前每年超过99%的手机都采用了基于ARM架构的芯片。

如今,ARM正逐鹿数据中心市场,并且希望搭上人工智能市场的高速车。

2008年,ARM便开始了第一次向数据中心领域的进军。当时惠普、AMD、博通、高通等企业都曾发布过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但是效果惨淡。英特尔x86架构长期占据服务器市场。

直到2019年,ARM推出Neoverse产品路线图,才开始在服务器市场逐渐站稳脚跟。亚马逊、英伟达、Ampere,和中国的华为鲲鹏、飞腾、阿里等公司都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

随着算力需求的增加,服务器群需要扩展,这会带来大量的电力消耗,ARM架构低功耗的特点,可以帮助客户降低电费成本。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据亚马逊客户反馈,与相同性能的x86芯片相比,ARM内核成本要低20%至70%。

亚马逊是ARM在数据中心领域的重要客户,部署了全球50%以上的ARM服务器CPU。而伴随ARM架构CPU Graviton系列芯片占到了亚马逊数据中心总量的20%,ARM在数据中心领域站住脚跟,开始上量。

此外,中国是ARM在服务器市场的重要阵地。在华为、飞腾、阿里助攻下,伯恩斯坦的报告显示,目前ARM架构在中国服务器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40%。

ARM在数据中心领域的重要性正不断提高,TrendForce预测,预计ARM架构2025年在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22%。

而在当下正火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场,ARM更多是搭顺风车。

人工智能需要的是能做并行计算的GPU和加快数据传输的网络芯片,及扩大存储容量的高性能存储芯片。

但ARM的产品主要是CPU,哪怕有GPU架构,ARM支持的是侧重图形渲染的GPU,而非做通用并行计算的GPGPU。它的市场是游戏和3D应用市场。

在招股书中,ARM也表示,CPU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一大价值,是“与GPU、NPU协同使用”。

例如,虽然未被英伟达收购,但英伟达选择带上ARM的CPU一起玩,最新发布的“超级芯片”GH200就采用了基于ARM架构的CPU。


4、开源架构虎视眈眈

对于ARM而言, RISC-V架构(开源架构)正带来潜在威胁。

此前,为了提高营收,ARM改变了其收费模式,希望按照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平均售价而不再是芯片的价格收授权费。手机价格远高于芯片价格。

理论上,这能让ARM的营收呈倍数增加。但手机厂商和芯片公司并不希望被版权费捆绑。客户也并非只有ARM架构可以选择。

RISC-V是一种免费开源指令集架构(ISA),它可以免费使用,随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建设,架构的成熟度将越来越高。

“我们的客户正在和竞争对手成立合资企业,加速RISC-V 的采用”, ARM在招股书中提到。

2022年8月,高通因专利问题和ARM处于诉讼官司。ARM认为,高通收购Nuvia时,没有获得ARM的同意,不能将基于ARM架构设计的定制化处理器核直接用在高通产品上。

为了抵制这种定价模式,2023年8月,高通直接联合博世集团、英飞凌科技、Nordic Semiconductor、恩智浦半导体等芯片巨头,合资筹建了一家新企业,旨在加速基于开源 RISC-V 架构的发展,推动未来产品的商业化。

在他们的设想里,未来这家公司将率先支持汽车领域,未来再向移动和物联网领域拓展。这些也都是ARM的重要业务场景。

除了想改变定价模式, 2023年4月,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ARM还想下场造芯,与制造伙伴合作开发基于ARM架构的芯片。

正如英伟达收购ARM会被群起攻之一样,ARM架构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中立立场,一旦ARM亲自下场造芯,和客户抢市场,ARM的优势将不复。

ARM为推动上市所做的一切努力,正亲手为竞争对手孵化温床。

到目前为止,成立于2015年的RISC-V国际基金会,已经有了3180名会员,包括谷歌、英伟达、英特尔、高通、NXP等。目前全球有超过100款RISC-V处理器,且他们在2022年的出货量达到100亿颗。

就连有着x86架构的英特尔,也投资28亿元成立RISC-V实验室,希望研发基于RISC-V架构的处理器。

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采用开源指令集不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RISC-V受到国内公司青睐。在RISC-V国际基金会的22家高级会员中,中国企业占了12家。

国内也出现了基于RISC-V架构的创业的热潮,进迭时空、蓝芯算力、赛昉科技等基于RISC-V架构的创业公司正不断出现或完成融资。

对ARM而言,为上市所做的一切努力,或许都将成为未来路上的隐患。难的不是上市,而是寻求改变当下“小而美”困境的可行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