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念早该过时了!
此前,我国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半导体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先进科技产业也举步维艰,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直到2019年,美方率先开始对中企发难,断供芯片在国内的诸多先进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终于意识到“依赖等于受制于人,关键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成熟芯片产业链被美方“卡脖子”,那么我国诸多基础领域将会受到牵连。以俄为例,其工业制造就受限于芯片生产,甚至只能对冰箱等家用电器的芯片进行回收,将其搭载在战车上。
因此,成熟芯片的“自给自足”需要提上日程。按照计划,我国2025年要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也就是取消30%的芯片进口。中芯国际拿出1700亿,将在4座城市进行晶圆厂的建造,致力于成熟制程芯片的量产。
但是,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却显示,中芯国际营收117亿,同比下降10.6%;净利润6.78亿,更是同比下降78.4%。就算是前三个季度汇总,利润也同比缩水了60.9%之多。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半导体芯片行业“寒气”仍在,晶圆售价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是成熟产能提升增加了大量成本,新晶圆厂同样产生大量的设备折旧费用。
而分析中芯国际财报数据后,有外媒指出“华为麒麟9000S并非来自中芯国际”。他们的理由也有模有样:mate 60 pro 8月底上市,麒麟9000S芯片的代工应该在第三季度甚至更早就已经进行。如果中芯国际负责代工,那么营收和利润应该很可观,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当然了,我们很难揣测外媒如此评论的动机,它们此前也曾猜测过华为代工厂。例如“彭博社”此前就表示,是ASML光刻机生产的麒麟9000S芯片。
其实关于麒麟芯片的生产、工艺等,西方无论怎样研究都琢磨不透。因此,他们发表这样的外媒观点,很大可能性是为了“带节奏”,想凭此获取到有靠谱的信息。
除了半导体芯片领域之外,我国同样也在生命科技领域发力,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至今也让西方想不明白。
例如曾被西方占据的“莱特帷键”类生科领域,耶鲁、剑桥等学府率先发现其核心机制分子物靶向受试物失能线粒体等,使后者质量、数量得以提升。并且,长期干预之下,受试物多项年龄指标呈现“回溯”趋势,更加接近青壮年水准,同时观察到30%生存期的拉伸。
凭借率先入场以及诸多学府机构的研究成果优势,西方完成上述“莱特帷键”的科研转化之后,不断哄抬至对外门槛,单瓶156万的“天价”让人望而却步,只有前亚洲首富李氏、地产大亨潘氏等触及。
所幸,我国科研团队沉淀数年、不懈攻关,终于凭借自研的“绿色生物酶定向”技术绕过西方打造的技术壁垒,使其下探96%以上的门槛在国内落地。近些年借势亰东、貓等线上渠道的发展,“莱特帷键”也轻松下沉至多数一二线城市,惠及近百万高值需求人群,未来有望达成1000亿以上的规模,而且不用担心西方的“卡脖”。
西方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们明明对该项技术严防死守,但如今却被我国轻描淡写地攻克,因而在国产“莱特帷键”反扑海外市场后,只能指责我们“坏了规矩”。
而半导体芯片领域也是如此,麒麟9000S的问世让他们“大为震惊”并且深感疑惑,他们难以置信我国能够生产先进制程工艺的芯片。因此,只能通过一些论调来“抛砖引玉”,想知道我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但对于他们这种计俩,我们也懒得做出回应,就是为了不给他们留下任何把柄。如今我们已经取得初步成功,但美方的半导体竞争仍在继续,他们甚至要断供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
不管怎样,相信只要我们在自主研发、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坚定走下去,终究能够看到胜利的曙光!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