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app
芯片双雄当道,低调的SK海力士是如何突破封锁逆袭成功的?
2023-12-12 来源:贤集网
972

关键词: 存储芯片 半导体 SK海力士

存储芯片“千端千面”,应用场景丰富,占据半导体产业近30%,被誉为“半导体风向标”。近期,存储芯片触底涨价,牵动着众多半导体从业者的心。存储芯片的价格上涨,通常被视为半导体周期即将进入复苏期的先兆。

半导体存储市场,向来以残酷闻名,尤其是DRAM领域,从上个世纪至今,参与者如过江之鲫而胜出者屈指可数,因而也被人称作是一场“吃鸡”游戏。时至今日,桌上剩下的大玩家仅三星、SK海力士与美光这三位而已,其中三星和美光都是市场中的老面孔,而SK海力士虽然冠以韩国SK集团的名号,但相对而言却陌生了不少。


1、三星

作为“存储一哥”,三星在全球DRAM和NAND Flash的市场份额均位居榜首。

三星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三星今年Q3营收为67.40万亿韩元(约合514亿美元),环比增长12%,同比下降12%,不及市场预期。但净利润达到5.84万亿韩元(约合44.5亿美元),同比下滑40%,环比增长256%,季度利润改善明显。


其中,三星Q3存储芯片业务环比增长17%至10.53万亿韩元,存储芯片业务所在的DS部门经营亏损3.75万亿韩元,较上季度经营亏损4.36万亿韩元有所改善。

三星表示,伴随存储芯片全行业的减产,行业触底意识不断增强,已收到了大量采购咨询。存储芯片业务以提高盈利能力为重点,持续扩大HBM、DDR5、LPDDR5x、UFS 4.0等先进节点产品的销售。对于库存水平较高的老产品,正在针对性地通过降低产量来减少库存。

三星还预计,Q4存储芯片价格将环比上涨,2024年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将反弹。


2、美光

美光是全球第二大存储芯片厂商,不仅在手机存储领域有优秀表现,更在车载存储芯片领域独占鳌头。

美光2023财年第四财季(截至2023年8月31日)财报显示,本季度营收为40.1亿美元,较上季度的37.5亿美元增长了7%,但较2022财年同期的66.4亿美元下滑了40%。

目前,美光仍面临巨额亏损,净亏损为14.3亿美元,环比增长24.58%,亏损幅度较上季度减少,似乎走在好转的道路上,亏损额低于市场预期。

分产品来看,美光DRAM产品单季营收28亿美元,环比增长3%,NAND产品单季营收为12亿美元,环比增长19%。

美光表示,2023财年,在充满挑战的存储芯片市场环境中,从供应和成本方面采取了果断行动。此外,美光持续看好HBM技术的应用,还预计随着市场需求增加以及供应调整,存储芯片市场2024年将迎来复苏,2025年则再进一步提升。


3、SK海力士

SK海力士是韩国最大的存储芯片厂商之一,在HBM类存储产品上领先于竞争对手。



SK海力士2023年Q3财报指出,SK海力士今年Q3营收为9.07万亿韩元(约合66.8亿美元),环比增长24%,同比减少17%。净亏损2.19万亿韩元(约合16.1亿美元),环比增长17%,同比下滑34%,而上一季度是亏损2.99万亿韩元,环比收窄,去年同期则盈利1.11万亿韩元。

具体来看,SK海力士NAND业务收入占比27%,约2.45万亿韩元,出货量环比增长约5%,DRAM业务收入占比67%,约6.07万亿,出货量环比增长约20%。

SK海力士表示,得益于人工智能热潮影响,DRAM市况有望持续向好,今年Q1由盈转亏的DRAM业务仅在两个季度后实现扭亏为盈。而面向AI应用的HBM3、高容量DDR5和高性能LPDRAM等产品销售势头良好,连续亏损的NAND业务也出现了逐渐好转迹象。

三位玩家里,如今笑得最开心的,却是SK海力士。市场研究公司 Omdia 报告称,今年第三季度,三星以 39.4% 的份额位列第一,其次是 SK 海力士,占 35%。第三名是美光科技,占据 21.5%,身为第二名的它和三星的差距仅剩4.4%,这也是两家公司市场份额差距最小的一个季度,三星的DRAM霸主地位十几年来第一次受到了挑战。

为何SK海力士能在一季度还落后于美光的情况下,仅用两个季度就翻盘制胜,成为了下行周期里日子过得最好的厂商呢?


4、这家低调的韩国厂商,到底做对了什么?

对于2002年底的海力士来说,收到的几乎全是坏消息:外部是全球经济放缓、半导体行业衰退、贸易摩擦、美光收购,内部是缺乏技术和经验、并购后的组织管理、缺乏资金等,更惨的是,此时美国、欧盟和日本开始对海力士的DRAM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海力士的情况愈发艰难。

在这一时间节点上,海力士迎来了自己第二个命运转折点。

与很多人预料的不同,困难没有压倒这家韩国公司,反而激发出了它的韧性,而为了拯救公司,管理层推行了四大举措,分别是技术创新、业务调整、加强伙伴关系与引入更多融资。


1)技术创新

海力士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内部问题,加强内部控制,才能稳固技术领先的地位,通过加强原来管理层的权力,海力士能够更好地筹集资金,而工程师也能专注于技术开发。这带来所谓“蓝筹技术”的发展,包括成功开发出0.15微米工艺,超过了当时被认为是极限的0.18微米,这一技术还建立在已有的步进设备基础之上,如此一来,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设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更换,从而降低成本,在成本有限地情况下快速转向下一代技术。


2)业务调整

海力士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的变化也促成了业务组合的大幅调整,从遭遇危机开始,海力士大幅精简旗下的业务,处置了一部分非核心业务和资产,具体包括:2001年出售电信业务, 2002年出售LCD业务, 2004年出售非存储半导体业务,2005年出售显示器业务,通过业务上的一系列调整,海力士能够专注于解决DRAM的反补贴税问题和发展 NAND 闪存。


3)加强伙伴关系

海力士还通过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创新实现了内部稳定,促进了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以最小的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2003年4月,海力士与意法半导体就NAND闪存开发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合作将海力士的低成本工艺技术与意法半导体的应用能力和强大的需求基础相结合,两家公司在中国无锡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总投资额20亿美元,其中股票募集资金7.5亿美元,债券募集资金12.5亿美元。

此外外,海力士还与中国台湾的茂德半导体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海力士为茂德提供DRAM技术和多样化的产品组合,而茂德则向Hynix提供12英寸晶圆产能,最终海力士以折扣价获得了茂德40%的晶圆产能,通过这一合作,海力士能够有效提高DRAM产量的同时,保持相对合理且有竞争力的价格。


4)引入更多融资

种种改革,也为海力士多种形式的融资创造了条件。在认识到国内资本市场的局限性后,海力士开始进军海外资本市场。2001年,海力士发行海外股票收据(GDR)并开始在海外出售股票,这为海力士带来更多的海外投资,同时减少了对韩国银行的依赖。2002年至2007年,韩国贸易银行的持股比例从61%下降至30% ,除此之外,海力士实施的工资控制和节约企业资源,也为自身增加资本储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系列及时且正确的举措过后,海力士并未走上其他公司的旧路,而是迅速摆脱了困境:2005年3月,海力士公布了 2004 年的经营业绩,该年销售额为 6.97 万亿韩元,比 2003 年增长 58%;营业收入为 2.24 万亿韩元,增长 4243%,包括海外子公司在内的合并净利润为 1.72 万亿韩元。


5、海力士的困境并未就此结束

2007 年和 2008 年被称为半导体行业的 "黑暗时代",全球半导体供应过剩导致 DRAM 价格暴跌,同时也引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所有DRAM厂商都在这场衰退中受到了重创,刚恢复元气的海力士自然也不例外。

2007 年第四季度,海力士的销售额为 1.85 万亿韩元,营业亏损 318 亿韩元。虽然海力士有着清晰明确的发展路线,但外部环境的变化还是带来了不少压力,海力士管理层只能拍着胸脯向债权人保证:"如果我们能渡过难关,海力士就能生存下去"。

幸运的是,由于此前海力士的自救颇为成功,债权人相信了这番保证,并为海力士进行了两轮增资,增加的资金直接用于研发,海力士的研发投资占销售额的比例从 2006 年的 5.3%上升到 2008 年的 10.8%,其研发人员更是占到了总人数的 20%。

在海力士沉着应对半导体下行周期的同时,半导体行业的吃鸡游戏依旧在残酷地进行着,随着DRAM供过于求和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到来,奇梦达和尔必达亮起了白旗,纷纷宣告破产,迎来了解散和被收购的结局。

但到了这个时候,光靠海力士管理层的自救显然已经有些不够了,能够平稳度过两次危机已经是上天开眼,没有雄厚的资本,谁都无法在吃鸡当中笑到最后,三星自己就是韩国最大的财阀,美光背靠美国财阀,那么海力士应该找谁来当靠山呢?

要知道,当时韩国财阀一提到半导体就摇头,因为建造一座晶圆厂就需要 3-4 万亿韩元,前期后期的投入更是不计其数,虽然DRAM的回报率非常高,但衰退时的风险也非常大,三星能玩得动反周期投资,其他财阀就未必有这个魄力了。

当时,管理海力士的债权人询问了42家韩国集团,问他们是否愿意收购海力士,而唯一做出回应的是晓星,但在竞购中途就放弃了,其表示,海力士虽然是一家有竞争力的公司,但围绕着优惠待遇问题的宣传使收购难以进行,希望别的集团能够继续接盘。

此时,韩国的SK集团站了出来。其实早在海力士遭遇危机时,就有人想到了财大气粗SK集团,韩国业界大力渲染了SK集团才是收购海力士的合适人选,不过妾有意郎无情,SK集团官方发言人多次表示无意收购海力士,称“与之前SK集团的投资组合没有业务联系”。

不过三番五次下来,SK集团的董事长崔泰源倒是对半导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0 年,崔泰源在首尔的家中召集了一批半导体专家组成了一个 "学习小组",内容包括半导体的基本原理、半导体的历史和全球技术趋势,而身处困境的海力士自然吸引到了他的注意力。

2011 年上半年,在崔泰源的推动下,SK集团决定收购海力士,不过这一决定也引来了SK 集团高管的强烈反对,理由是SK 集团的主营业务——能源化工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周期稳定,而半导体不同,其经营状况不稳定,收购需要数万亿韩元的资金。

SK集团的高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崔泰源董事长与反对收购海力士的高管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会面,这实际上加强了收购海力士的必要性。崔会长的管理风格是谨慎,不过一旦做出决定,就会坚持到底,这一点在收购海力士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2011 年 7 月,SK 集团的旗舰公司 SK 电讯提交了收购海力士的意向书,通过收购海力士,SL集团在能源化工和信息通信技术两大增长支柱之外,又增加了第三大增长支柱——半导体,通过这次收购,大大加强了SK全球化的业务能力。

韩国媒体则表示,SK和海力士是天作之合,海力士最需要的是雄厚的资本,而 SK 则需要一家同时拥有技术和全球元素的公司来实现新的增长,两家公司各取所需。海力士从半导体业务中获得的全球业务诀窍,以及海力士遍布全球 15 个以上国家的海外业务网络,将更好地扩大SK集团在全球的影响力。

在收购完成后,SK 就开始向海力士投入海量的资金:2011年,SK 共提供了 3.85 万亿韩元的投资,与前一年相比,增幅高达 10%;2012 年,由于半导体行业不景气,大多数半导体公司都在削减投资,但 SK海力士却比上一年增加了 10%的设施投资;同年 6 月,SK海力士收购了意大利 IdeaFlash 公司(现 SK hynix 欧洲技术中心)和美国控制器公司 LAMD(现 SK hynix 内存解决方案中心)……

而海力士自己也相当争气,在 2012 年第二季度就恢复了盈利,2013 年、2014 年、2015 年和 2017 年,SK海力士的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均创下了历史新高,海力士没有成为赔钱货,反倒成了SK最大的摇钱树之一。

光靠SK集团的财力和海力士本身的技术实力,保住原来它在DRAM市场中的地位并不难,但想要挑战横贯业界数十年的老大哥三星,这还远远不够。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力士迎来了自己第四个命运转折点。

2022年底,ChatGPT-4发布,迅速在全球引发一场AI大模型的热潮,驱动这场热潮的是英伟达的显卡,而显卡中至关重要高带宽的HBM显存,正是出自SK海力士之手。

HBM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AMD在收购ATI后,开始研究更先进的显存技术,GDDR陷入到了内存带宽和功耗控制的瓶颈,而AMD就想到了用TSV技术打造立体堆栈式的显存颗粒,让“平房”进化为“楼房”,同时通过硅中介层,让显存连接至GPU核心,并封装在一起,完成显存位宽和传输速度的提升,HBM的技术雏形就此诞生。

为了推行这一全新的显存标准, AMD就拉来了有3D 堆叠内存经验的海力士,经过多年研发后,AMD和SK海力士联合推出了初代HBM,也被定为了JESD235行业标准,HBM1的工作频率约为1600 Mbps,漏极电源电压为1.2V,芯片密度为2Gb(4-hi),其带宽为4096bit,远超GDDR5的512bit。

但在当时尚属实验性质的HBM并未给SK海力士带来多少营收,原因是成本过高,普通的游戏显卡消费者难以负担,AMD也在后续的显卡里取消了HBM。

更让SK海力士难以接受的是,由于是行业标准,后续三星也参与到了HBM的开发当中,摇身一变,成为了英伟达Tesla P100显卡HBM2显存的供应商,身为标准制定者却在这方面落后,多少有些让SK海力士拉不下面子。

好在SK海力士管理层依旧具备着大胆押注新兴技术的魄力,在HBM2之后奋起直追,家大技术上的投入,继 2013 年生产出第一代产品后,其于 2021 年 10 月率先量产HBM的第四代产品——HBM3,也藉由此,成为了英伟达最强AI卡H100的HBM供应商。

韩媒表示,SK海力士不仅在HBM方面的投资更大,其产品开发速度也快于三星和美光,这也是它能首先与英伟达达成协议的重要原因,英伟达控制着全球AI显卡市场约 90% 的份额,只要拿下它,就意味着在HBM市场中取得了领先,而且像英伟达这样的客户很少愿意更换供应商,除非出现灾难性的质量缺陷,或是技术上出现了落后,从这一角度来看,已经准备在2024年量产HBM3E的SK海力士已经是稳操胜券。

SK海力士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包括 HBM 在内的图形 DRAM 销售额占 DRAM 总销售额的 20%。该公司第三季度的 DRAM 销售额为 6.744 万亿韩元,HBM 销售额至少为 1.219 万亿韩元。

由于HBM 的影响,SK 海力士第三季度 DRAM 利润实现两个季度以来首次转正。在全球 DRAM三巨头中,SK 海力士也是唯一一家在本季度实现盈利的公司。

恐怕没有人能够想到,在2002年濒临破产的海力士,二十多年后实现了逆袭,隐隐有了取三星而代之的趋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