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甘肃,中国最被低估的半导体大省
2023-12-20 来源: 芯师爷
400

关键词: 半导体 芯片 集成电路

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


大多国人对于甘肃的认识,基本上都停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丝绸之路、莫高窟,很难把这个存在感不太强的西北省份与芯片、集成电路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甘肃的GDP排名虽相对靠后,却在我国最卡脖子的集成电路领域,做到了中国大陆产量前三,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那本次地震会对甘肃的半导体产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 | 图源@酒泉发布、人民日报


1、影响如何?


短期来看,一旦停电停水,将对工厂生产造成极大的干扰,因为通常芯片加工厂的生产线要 24 小时连续运转,一些大型设备的开启就要十几个小时,突然断电会打乱原本的计划,并造成设备损伤。


“无论是地震还是停电停产,芯片工厂不是通电后就能马上生产,开始恢复生产后,都需要对整个生产线的所有工艺环节、步骤进行温度、数据的重新调试,仅调试需要的时间就很难准确预估。”西安工业大学微电子技术实验室工程师魏冬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图源 | 摄图网


以2022年福岛大地震为例,当年地震直接导致信越化学的福岛白河工厂停产,瑞萨电子在日本的22 家工厂关闭了三分之一,产能损失 40%。并间接引发半导体市场的动荡,如上游涨价、下游抢料抢货。


2021年5月21日晚和5月22日凌晨,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和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分别发生最高震级6.4级地震和7.4级地震。在该次地震中,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等企业的生产运营受到一定影响。

目前,尚未有甘肃当地的集成电路企业披露在地震中的受影响程度。


据第一财经报道,或由于厂房距临夏州有一定距离,靖远煤电、甘肃能化、中核钛白、金徽酒等企业均表示,本次甘肃地震对其生产运营未造成影响。


2、厚积薄发的集成电路产业


根据观研报告网数据,2023年1-9月,我国集成电路累计产量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别为江苏省、广东省、甘肃省,产量分别为7195499万块、4772316万块、4296367万块。


今年前9个月各省集成电路产量数据 | 图源观研天下


甘肃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较早。


上世纪六十年代,恰逢中国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许多工厂从沿海迁往了内地。第四机械工业部(简称四机部)便在甘肃秦安成立了永红器材厂(749厂)和天光集成电路厂(871厂)。


这些集成电路厂,生产各种型号的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等,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中国航天事业做配套。自成立后的20多年里,749厂和871厂一直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


改革开放后,甘肃两大集成电路企业被推向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陷入了困境。


以永红器材厂为例。


1994年底,48岁的肖胜利被任命为永红厂厂长。


肖胜利上任伊始,便深入一线,了解生产现状,最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当时仅有的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发展集成电路封装生产线。


与此同时,他还不断奔波在路上,一边争取省市相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一边学习引进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线。


在此期间,永红厂从秦安搬迁到了天水,并经过改制重组,更名为华天科技。


2007年,华天科技成功上市,为其此后跃升为中国大陆第三、世界第七的芯片封装测试巨头打下基础。2023年前三季度,华天科技顶住行业下行压力,实现营收80.68亿元。


除了龙头华天科技外,甘肃还拥有天光半导体、华洋电子等骨干企业,近些年集成电路产业增速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甘肃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以华天电子科技园为核心,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为主导,带动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模具、封装材料等上下游企业不断汇聚、延伸的产业链条。


甘肃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抢抓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其新时期的诸多工作任务中,还包括:


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延链补链,鼓励企业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等地区相关企业合作,稳步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能力,培育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为主导,以芯片设计制造、引线框架、专用设备、半导体封装材料等配套的产业体系,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300亿元,实现产业规模和效益翻一番。


3、进击的新能源产业


在稳固原有的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同时,甘肃还抓住了新能源的东风。


甘肃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


立足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统筹锂电原材料资源开发利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国内外矿产资源,建立本地原材料供应渠道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


支持锂电材料生产企业实施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建设绿色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实施清洁生产,做优锂电正极、负极材料,培育锂电池隔膜、电解液生产企业,做强做长锂电池产业链,着力打造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产品生产基地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加快推进光伏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围绕新型光伏电池和组件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硅料加工、晶硅切片、光伏玻璃、光伏组件、汇流箱、薄膜、逆变器、系统集成及电池制造设备等光伏制造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到2025年锂电和光伏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甘肃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金昌镍储量居世界第三,铜、钴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二,具有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吸引中科电气、龙佰集团、中国宝武等优秀企业项目落地甘肃。(锂、镍、钴是三元锂电池的核心元素)


“生产电池的铜箔、镍带等77%原材料能够实现本地供应,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甘肃金宏翔新能源公司技术研发部部长凌安璋接受采访时表示。


12月2日,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2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项目正式投产,其与在4月份顺利投产的甘肃金宏翔新能源公司,形成日产数十万支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成为拉动金昌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双引擎”。


甘肃锂电池基地分布情况 | 图源中商情报网


目前,总投资300多亿元的30多个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项目陆续建成投入生产,项目全部建成后,新能源电池所需的30余种原辅材料本地供给率将达到80%以上。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初,甘肃锂电池产业基地14个,其中金昌市最多达7个,兰州市3个,白银市2个,嘉峪关市、天水市各1个。甘肃锂盐产能规划约1万吨,正极材料产能规划约5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规划约50万吨,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规划约42.5GWh,锂电回收产能规划约5万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