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2020年下半年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汽车芯片大紧张,全球汽车大缺芯,很多汽车减配,然后暂时停产等芯片。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汽车芯片集体大涨价,比如普通的ESP芯片,从15块左右涨至1500块,有些芯片,从原有的几块钱,涨至上百块,10倍,100倍的涨。
当时余承东都说,20块钱芯片炒到2500元一枚,一台车还要好几枚这种芯片,这太贵了自己无法接受。
要知道2020年下半年开始,正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大爆发的时候,而相比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需要的芯片更多,是燃油车的5倍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怎么办?难道被芯片卡住脖子?那么只有国产替代了,于是国产汽车芯片厂商们,纷纷蜂拥而至。
大家先从能替代的开始,逐步替代国外芯片厂商的芯片。数据显示,2020年时,中国汽车芯片的自给率仅5%,相当于95%要进口。
但到了2023年时,中国汽车芯片的自给率已经超过了10%,相当于提升了100%,直接翻倍了。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曾经昂贵到不可思议的国外汽车芯片,价格彻底失控。
还是之前的ESP芯片,高峰时要1500多,日常价格在15元左右,但如今被国产干到了几块钱,还有一些常规芯片,国外芯片要几块钱,被国产打到1元,甚至几毛钱。
可以说,以前被六大国际巨头把持的局面,在国产汽车芯片厂商的冲击之下,彻底被颠覆了。
以前整个汽车芯片市场,主要被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博世等几大巨头把持,大家联手就可以控价,车企只能接受。
但现在不同了,有了国产汽车芯片厂商的加入,这些厂商联手控价行为,已经不起作用,甚至只能是自己搬石头砸脚,因为高了没人买。
如上图所示,这是德州仪器2023年的营收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市场在大跌,但2023年实际上是中国汽车芯片需求大涨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崛起,需要更多的芯片,偏偏德州仪器下滑,很明显国产替代上来了。
我们知道清楚,汽车芯片对工艺制程要求不高,据机构的测算,70%以上的汽车芯片都在用90nm以上的成熟制程,14nm以下的先进工艺占比只有6%,这6%还主要是座舱座舱、自动驾驶这一类的,常规的芯片,大多在成熟制程,特别是功率半导体、MCU、传感器。
这样的汽车芯片,工艺门槛没有,技术门槛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高,以前国外厂商太强势,所以国内汽车芯片厂商,并不是那么的重视,优势也不大。
但当这样一颗芯片,从几块涨至几十、几百时,国产芯片的优势就来了。而只要有汽车企业买单,国产芯片就能够快速迭代,然后不断突破,达到国外芯片的水平,最终革了国外厂商的命。
可以说,当初趁着缺芯,国外厂商都想到中国来割韭菜,想着靠疯狂涨价,大赚一笔,可万万没想到,趁着这个机会,国产汽车芯片也坐上了牌桌,份额提升了100%。
当然,在这份额提升的背后,我们也要看清一个事实,那就是目前自给率还只有10%左右,90%要靠进口,未来空间还非常大。
另外就是目前替代的大多是功率半导体、MCU、传感器这些相对门槛较低的芯片,后续要向更高门槛的芯片进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