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湖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重镇,其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二十大召开以来,湖南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改造提升4大传统产业,巩固延伸4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4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4大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一、湖南省产业体系及各市重点产业
湖南省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主攻方向,以打造22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为抓手,聚焦“3+3+2”现代产业新体系。
具体来说,“3+3+2”的第一个“3”是指卓越提升三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工程机械集群、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集群;第二个“3”是指,发展壮大三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分别为电子信息集群、新材料集群、新能源与节能集群;“2”是指两个产业集群,一方面,升级传统产业,打造一批经典产业集群。全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动食品、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形成生物医药、生态绿色食品、农业机械、建材与装配式建筑等一批传统经典产业集群。另一个方面,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一批支柱产业集群。聚焦人工智能、5G、3D打印、深海、空天信息等前沿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代表湖南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充分发挥长株潭核心引领作用,大力提升省域副中心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市州间产业联动,构建“一核引领、两翼支撑、多点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格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湖南省重点产业布局
1.传统产业
湖南省围绕现代石化、绿色矿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流程智能化、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实现扩能提质升级。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优势产业
湖南省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挥湖湘特色优势,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打造彰显湖南特色优势的国内外一流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新兴产业
湖南省围绕数字产业、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一批根植湖南、市场竞争力凸显的新兴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未来产业
湖南省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领域,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着力突破关键技术,适度推进产业化布局,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竞争新优势。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湖南省重点企业
根据企业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湖南省火炬创业中心联合课题组正式发布“2023年度湖南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创新能力100强榜单”,排名前10的依次为:时代电气、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长沙矿冶研究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株洲电机、时代新材、楚天科技、中国航发南方。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湖南省产业发展规划
1.科技创新攻坚行动
以“4+4科创工程”为引领,加快引进“大院大所大企”,努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推动科研设施和仪器共享。积极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强化创新平台成果导向,建立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创新联盟,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加强未来产业基础与应用研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投入和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完善科技要素市场和中试、验证平台,组织开展自主化创新产品示范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省内转移转化。
2.产业集群提质行动
抓好现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提质升级,着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进一步挖掘区域特色产业比较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新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促进产业高效集聚发展。实施产业项目支撑工程,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服务推动本土优势企业扩能升级,稳步提高产业投资比重。加强央企对接服务,以项目为载体,大力争取央企入湘发展。加强跨省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3.数实融合升级行动
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大力实施“智赋万企”行动,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强标准引领和专业服务,分行业领域推广智能制造。加快商贸、物流、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促进“两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湖南“种业硅谷”,加快设计育种发展,扩大精准饲喂系统、农业机器人、作物长势监测系统等智能装备应用,积极发展农业工厂、智慧农场。
4.基础设施提效行动
构建坚强能源网络,优化煤电支撑,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强外电入湘通道建设,健全新型储能体系,完善汽车充电充氢设施,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深入推进“气化湖南工程”,完善油品输送网络,推动长输管网同网同价。提升综合交通效能,完善“三纵五横四网多点”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打造长沙机场区域特色现代化国际航空枢纽,健全综合交通微循环体系。优化物流枢纽布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布局建设一批铁路专用线和物流园。畅通高速信息通道,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争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区块链超级节点等布局,打造全国先进绿色算力枢纽。构建安全水网,大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加强重点易涝区排涝能力和防洪枢纽建设,高水平完善城乡供水体系。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粮食化肥、应急物资、油气煤炭等重要物资及产能储备体系,加强现代化仓储设施建设,畅通储备物资供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