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从庞大到精巧 让AI大模型更接地气
2024-08-01 来源:新华网
2248

关键词: AI大模型

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其庞大的参数规模和海量的训练数据量著称,需要由数千块AI芯片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支撑其运算。相关数据显示,在10天内训练1000亿参数规模、1PB训练数据集,约需1.08万个英伟达A100GPU。这一数字揭示了AI大模型背后巨大的经济成本。

近日,AI初创企业Anthropic的CEO兼总裁达里奥·阿莫代(Dario Amodei)在一档播客节目中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开发的AI模型训练成本高达10亿美元,他预计,AI模型的训练成本在2027年之前提升到100亿美元,甚至是1000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轻量化大模型的概念应运而生,对大模型进行量化、剪枝等压缩操作,已成为模型部署过程中常用的策略。这些技术旨在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和减少存储需求,从而加快模型推理速度,降低运行成本,并使其更易于在边缘设备或资源受限的环境中部署。这一理念不仅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也为AI技术的普及和落地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知识蒸馏技术助力降低算力成本。近日,谷歌DeepMind开源了Gemma 2,这是其小型语言模型系列的下一代产品。谷歌团队在Gemma 2的架构上进行了多项改进,特别是引入了知识蒸馏(Knowledge Distillation,简称KD)技术。这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主要用于模型压缩和迁移学习,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将大型模型(即“教师模型”)的知识传递给小型模型(即“学生模型”),以提高小型模型的性能。这种技术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减少了模型的计算资源需求,使得Gemma 2不仅在同类规模的模型中表现出众,甚至能与两倍于其大小的模型性能相媲美。

Gemma 2的发布,无疑延续了近年来小型、开源语言模型家族蓬勃发展的行业趋势。微软的Phi和Meta的Llama等模型,同样通过引入创新的架构改进(如GQA等)以及利用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实现了远超传统小型模型的卓越性能。这一系列模型的涌现,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是为了满足更广泛应用场景的需求。通过软硬件协同、算法优化和模型压缩等多种手段,大模型正逐步实现更高效、更经济、更亲民的目标,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创新模型量化方法,让大模型“瘦身”90%。此前,清华大学和哈工大的一项联合研究提出了大模型1bit极限压缩框架OneBit,包括全新的1bit线性层结构、基于量化感知知识蒸馏的深度迁移学习等。1bit量化模型在计算上具有优势,参数的纯二进制表示,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还能降低矩阵乘法对硬件的要求。该架构首次实现大模型权重压缩超越90%并保留大部分(83%)能力,对于实现大模型在PC端甚至智能手机上的部署意义非凡。

轻量化大模型在端侧AI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它降低了边缘计算的成本门槛,使更多应用程序和用户能够使用大模型进行推理计算,从而推动了AI向端侧场景的落地。小米集团NLP首席科学家王斌此前指出,大模型将逐渐演进为小模型,并在本地部署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符合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有利于满足差异化的应用需求。

轻量化大模型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它解决了AI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痛点问题。传统的大型语言模型虽然性能强大,但往往因为计算复杂度高、存储需求大而无法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高效运行。而轻量化大模型则通过减少模型的参数数量和降低复杂度,降低了对硬件资源的要求,使得AI技术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移动设备、边缘计算和实时应用等场景。

(记者 吴双)

【责任编辑:朱家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