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自2020年起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近40所高校发布了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据悉,部分高校在延续王牌专业招生的基础上新增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培养方向。
其中,北京理工大学今年强基计划新增的培养方向明显对接国家战略前沿领域,紧跟新一轮科技发展方向。据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浩宇介绍,数学(智能科学)培养方向由学校自动化学院培养,聚焦机器人领域拔尖人才培养。物理(电子科学)由学校集成电路学院培养,聚焦芯片领域拔尖人才培养。
该校2025年强基计划的招生简章显示,自动化学院的培养方案面向智能科学科技发展前沿,培育驾驭“硬核”科技与产业发展双向需求的智能机器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毕业生可投身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智能科技领域。
电子科技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新增了“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两大培养方向。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依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数理基础科学”结合学校电子信息学科积淀,由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导,围绕“材料-器件-电路-芯片”主线,破解集成电路设计、工艺制造等“卡脖子”技术难题。
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林鹏介绍,新增方向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国家急需领域。林鹏表示,“信息与计算科学”聚焦人工智能发展前沿,面向国家在智能科学、前沿计算、信息通信、国家安全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储备人才。“数理基础科学”培养引领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和技术发展、能够应对未来技术变革挑战的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新增了4个专业方向,包括航空航天类下的空天材料、飞行器制造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应用物理学专业下的电子科学方向,以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下的量子信息方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主任刘睿介绍,四个专业方向主要是面向国家导向。刘睿表示,学校强基计划的专业布局首先是面向基础学科,其次是面向关键领域,尤其是北航特色的航空航天领域。比如今年新增的应用物理学专业下的电子科学方向,是面向集成电路、微电子领域,解决芯片等“卡脖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