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新能源车爆发增长催生新蓝海 首批动力电池面临“退役” 但回收体系亟待完善
2021-06-21 来源:财联社
5522

6月21日消息,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退役电池回收问题备受关注。


根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业内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的退役总量达到了约20万吨,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升至约78万吨。最早上市的一批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电池已经处在“退役”期之内。


目前工信部要求车企和电池梯次利用企业在全国建设 1 万多个回收网点。但与之相对的,却是目前尚未完善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体系。


新能源车催生动力电池回收市场 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下,电动车和储能市场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增长”是锂电池装机量不断提升的巨大助力。


今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7万辆和95万辆,同比均增长2.2倍。而中国汽车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经调整后预测,今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增幅由之前的4%左右,调整到6.5%。其中,整个新能源车将超过200万台,增长46%。


业内人士介绍,每辆新能源汽车上一般装载的是一个完整的锂电池包。回收后既可以拆解成模组或电芯,形成小型电池用于低速电动车、太阳能路灯等产品,也可以将多个完整的电池包并在一起,为风、光电等场景储能。


锂电池容量低于80%便不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会产生很多退役电池,若这部分退役电池不当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违背了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初衷。


但是由于电池极结构各异,电池包更多只能靠手工拆解,成本较高。此外,各厂家为了保护关键技术信息,对电池的电源管理系统也会设置读取权限。


此前新华网报道,大量车用电池正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带来安全和环境隐患。川财证券分析师黄博此前也发布研报称,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存在退役动力电池收集困难、回收处理环节企业技术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


src=http___02imgmini.eastday.com_mobile_20190214_20190214211255_3aa31546c0297280db89d5dc54cb8844_2.jpeg&refer=http___02imgmini.eastday.jpg


回收体系完善势在必行 这些公司早早布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完善也势在必行。去年12月16日,电池回收白名单扩容,天津银隆、上海比亚迪、格林美(无锡、武汉)、江西赣锋、厦门钨业等22家企业入选《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第二批企业。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东方证券此前测算,到2025年,梯次+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0亿元,庞大的回收市场蕴含蓝海机遇。


目前对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梯次利用,是对废旧电池进行必要的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后,重新应用于其他较低使用要求的领域;另一种为再生利用,是对废旧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等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这将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金属冶炼、资源循环能力。


根据国内现有的商业模式主导企业性质的不同,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催生出动力电池企业回收商业模式、锂电材料企业回收商业模式与梯次利用商业模式。


其中,采用梯次利用商业模式的公司有中国铁塔等。


src=http___www.chinairn.com_UserFiles_image_20210619_20210619120622_1310_x.jpg&refer=http___www.chinairn.jpg


动力电池企业回收模式旨在提高原料的上游议价能力,降低电池成本,国内代表性的企业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


锂电材料企业回收模式旨在回收关键金属资源,形成产业闭环与降本空间。许多三元前驱体企业均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有所布局,如格林美、邦普循环(宁德时代子公司)、华友钴业、厦门钨业控股的赣州豪鹏、中伟股份、赣锋锂业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