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电竞app
中国高校竟有两个“智能”专业:“人工智能”与“智能科学与技术”有何不同
2021-07-28 来源:中电网
8121

2021 年,全国已经有 215 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可谓是盛况空前。今年高考之后,有很多读者询问我们 AI 专业的志愿填报、院校选择和就业前景等等问题。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不少朋友想知道,“人工智能”专业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到底有什么区别?

可能大部分考生和家长都没注意过,中国其实有两个同样是以智能技术为主体的专业,并且都设置在计算机类(AI 专业部分设置在电子信息类),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但一个是 2004 年开始招生,专业代码 080907T 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另一个是 2018 年开始zanz大规模招生,专业代码 080717T 的人工智能专业。

好多朋友搞不懂二者的区别,尤其想知道“智能科学与技术”到底是不是如今非常火热的 AI?那咱们就来从头盘一下。


历史缘由

首先要来申明一个知识背景。智能从定义上的覆盖范畴很广,不是所有智能都等于人工智能,比如从自动化学科出发的很多智能技术都跟“人工”无关。

再一个,2017 年开始火起来的 AI 也不等于全部 AI。AI 学科经历了 70 年发展,有众多学科分支和研究分支。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 AI 体系只是其中一个方向,一个在近几年证明了自身价值的技术类别。

无论是智能还是人工智能,在中国都有着长期的科研历史与高校学科建设史。比如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哈工大就有了机器翻译相关的学科建设。

“智能”研究,有着非常独特的跨学科特征,涉及软件、计算机系统、信号控制、机械等多个学科体系。所以在科研推进过程中,有实力的高校会通过跨学科组织的方式,来搭建智能相关的研究方向和院系。比如在 1985 年,北大就联合了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 10 个院系成立了信息科学中心,智能研究是其重点方向,后来发展成了北大智能科学系。

2003 年,北京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提出成立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希望将智能科学的相关研究与教育推广到本科阶段。2004 年,这一学科开始招生,主要进行信息处理、计算机、机器人、信号控制等学科的交叉综合人才培养。如果看课程设置的话,会发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覆盖面很广,体现出数学、计算机、控制论,甚至机械和电子领域的融合特征,其中也包括人工智能强相关的机器学习等领域。

与此同时,这一学科的本科生培养比较特殊,侧重于面向“智能”研究方向培养学术人才。因此一直以来都没有很多院校开设。不管怎么说,“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第一个面向智能研究方向的本科学科,填补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建设空白。只是在建设这一专业的时候,相关推动者大概没有想到十几年后“人工智能”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火了起来。

2017 年之后,随着全球人工智能复兴,相关人才缺口陡然增大,一时间 AI 人才身价飞涨,但 AI 相关大量岗位其实完全可以由本科生完成。在国家战略和产业人才需求的强势牵引下,教育部门快速响应各界呼吁,同意在本科开设人工智能专业。

作为时代的显学,或许还没有哪个学科像人工智能一样如此高速地完成本科专业建设。2018 年 4 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随后当年就有超过 100 所院校获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新建立的人工智能专业,更多是瞄准这次 AI 复兴的战略机遇,基础还是以计算机为主,同时加入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应用率更高的科研方向。

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快速崛起当然功莫大焉,也让全球感叹中国 AI 的行动速度。但设立速度过快也带来一些其他影响,比如“人工智能学科”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目前处在并行发展的状态下。相互之间没有梳理清界限,也没有明确彼此关系的改革方向。除了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很多建言献策外,大部分家长、考生甚至用人企业都没有特别关注这两个学科的并行关系与存在差别。

从成立动机上看,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更多是科研上的考虑,面向的是未来发展和学术研究。而人工智能学科则彻彻底底是产业倒逼学术,直接面向海量的 AI 人才缺口。

从历史发展上看,成立十余年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对 AI 人才培养有着巨大贡献。目前产学各界的 AI 人才,很大部分是在智能科学相关的研究生、博士生方向中培养出来的。

从学术的视角看,其实也不用过于纠结自己报考,或者准备报考哪个。热门的人工智能专业固然更有就业优势,但其实两个学科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都很基础,差异不明显。

我们用一个通俗点的比喻来说明一下这两个学科的关系。肯德基经常被戏称为“开封菜”,而豫菜本身有一道“炸八块”就是炸鸡。这两个学科就有点像炸八块和肯德基的关系,内容和味道当然有重复。但目标人群不同,更重要的是发展历史不一样。


发展争议

也正因为两个“智能”学科并没有泾渭分明的标准,而更多是发展历史上的差异,因此未来到底应该如何处理相互的关系,这在教育界、学术界其实是一个很纠结的话题。

整体而言,一部分学者认为在 AI 变得愈发重要之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该转向人工智能,与新建立的学科院系保持同步;但也有一部分观点认为,“智能科学”并非仅有人工智能,还包括了大量其他研究领域与技术成果。这些研究内容,包括相关的师资力量合并到人工智能学科中是否合适,这一点还有待商榷。

举个例子,智能科学与技术中有不少是自动化、电气化相关的内容。这些领域并不在主流的人工智能学科视野中。贸然合并会不会导致这些研究被轻视,甚至错过了发展机会呢?

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这个有点复杂的关系,还有待学界进一步讨论。但在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这一问题显然还是尽早解决比较好。

目前来看,赞成智能科学与技术改名合并到人工智能中的观点较多。

比如早在 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委会主任王万森教授就提出:我国人工智能本科教育起源于 2004 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是我国的人工智能专业,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仅仅是名字不同,建议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名为“人工智能”专业。若一定要并行存在,则可差异化发展。

持这一类观点的专家,最大担心在于随着人工智能学科壮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会淹没其中。很多院校已经开始放弃智能科学与技术,转而拥抱更容易招生、国家支持力度也更大的人工智能。即使两个专业并行,也势必稀释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投入力度与教育资源。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院副院长张博锋教授也认为,大众对“人工智能”这个词汇的认可度要高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会对专业报名产生误导;甚至有些高校会有停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可能。

面向未来,两个“智能”专业其实也只有两种发展可能性,但也各自有其争议。一是“智能科学与技术”干脆改名。但要考虑到相关学理、学科的合理性,以及已有院系的利益调整。二是并行发展,构建差异化优势。但差异化到底从何而来也是问题。

就今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院校已经趁着 AI 本科专业的东风,完成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改名“人工智能”。也有一些院校推出了两个专业的联合培养方案。还有一些院校在人工智能专业火了之后,却没有条件设立 AI 专业,于是退而求其次新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凡此种种,莫衷一是。


一些误区

虽然这两个专业的关系很是复杂,未来究竟如何还没有定论。但这里可以说几个肯定不对的事情,以防读者,尤其是家长和备考同学产生一些误区。

首先,神化和玄学化智能学科是断断不可取的。有一位家长跟我说,他在查 AI 专业相关信息的时候,看到网上有种声音说 AI 专业都是骗人的,只有电脑比人脑还聪明才真的叫 AI。

这都属于杠精的思维模式和理解能力,他们看来可能只有尼尔 2b 小姐姐才是真智能。智能是一个研究方向,不是一个界限。就像我们不能等点石成金实现了才去学化学,智能学科也没有什么神秘和玄幻的成分。

然后,从学理上强行讨论两个“智能”学科的区别,其实也不可行。二者既然不是在学理上产生的分歧,自然也就没有确定性的谁应该取代谁的讨论结果。很多时候教育是一门产业,只有优化方案,没有完美方案。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教育就应该只做基础,不要整那些花活。甚至认为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干脆就是个错误,本科生学好计算机、自动化的基础就行了。这种固态眼光看待学科发展,显然是缺乏常识且站着说话不腰疼。教育一定是要与产业、市场适配的,家长和考生多了解一些产业变化与人才需求变化其实大有裨益。

当然,全盘接受产业需求,损害学术、科研、教育本身的发展逻辑也不可取。产学研结合应该是不断的接触与平衡,而不是非此即彼,一方压过另一方。

总之,没必要把有两个“智能”学科这件事看得过于严重。我们处在技术的发展进程中,而不是发展结束后,这点才值得庆幸。

当然了,学生和家长还是应该更精准理解其中差别,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祝大家都有更美好的前程,做出更“智能”的选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