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百亿的武汉弘芯,经过一系列“骚操作”后,最终仍难逃被“注销”的命运。
6月29日,经过更名、高层换血、股权变更等一系列操作的武汉弘芯,突然宣布注销营业执照,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
但公司解散之后,虽说其法律意义上的主体资格就宣告消灭,可欠下的天价债务却并不能一笔勾销。尽管弘芯是被政府部门宣布接管的,但巨额债务即便是政府也难以偿清,目前也只能是采取变卖资产和寻找企业接盘的方式,就像德淮半导体那样,在拍卖网站上进行拍卖。
除了弘芯之外,那些曾经“臭名昭著”“震惊眼球”的一系列烂尾项目,现在都怎么样了?
1、德淮半导体
自德淮半导体的烂尾事件被曝光之后,震惊全国。业界一度都在以这家臭名昭著的半导体项目为例抨击当前国产替代的乱象。时至今日,这家企业依然欠着巨额债务,不得不以拍卖资产来偿还。
据京东拍卖的消息,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破产管理人将于2021年8月6日10时至2021年8月7日10时止(延时除外)在京东拍卖破产强清平台对德淮半导体整体资产(包括全部动产和不动产,不含芯片成品和芯片原材料)进行公开拍卖(今早已开拍)。
根据拍卖页面显示,德淮半导体整体资产的评估价为238021.838845万元,起拍价为166616万元,参与拍卖需缴纳保证金33323.2万元,每次加价幅度为1000万元及其整数倍。竞价成交后,标的物竞得者原锁定的保证金自动转入管理人指定账户。买受人应于成交之时起10日内将竞价成交价余款(扣除保证金后的余款)缴入管理人指定账户,目前暂未有新的更新消息。
2、南京德科码
自2020年正式宣告破产之后,德科码半导体一直处在风口浪尖,而这个本身没有融资能力、完全依赖政府财政的项目也由此彻底烂尾,成为舆论批判的对象。
而时隔一年之后,南京德科码又有了新情况。今年4月30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德科码(南京)半导体重整情况的公告。
公告显示,本院根据王某某的申请于2020年6月22日裁定受理德科码破产清算一案,并于同日指定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担任德科码管理人。2021年4月29日,本院根据南京晶芯集成电路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南京晶芯”)的申请裁定德科码公司重整。
企查查显示,南京晶芯是德科码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6.3768%。终本案件中,德科码半导体的执行标的总金额达到34,041,056元,未履行总金额达34,041,056元,未履行比例100%。
3、坤同半导体
2020年,陕西坤同半导体“400亿元”大项目终结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而后留下的是拖欠300余员工2000万薪水、100余硕士面临失业、政府投资打水漂血本无归、项目方零投资等众多问题。
这家2018年7月成立的半导体公司落户沣西新城,项目计划总投资400亿元,意向总占地2000亩,被当地政府寄予厚望。项目建成后年产值不低于人民币260亿元,可带动柔性半导体产业链产值超180亿元,直接吸收就业人员超5000人。立项之初,项目核心是产能规模为30K片/月大片基板的第六代全柔性AMOLED示范量产线,基板尺寸为1500mm×1850mm,产品以中小尺寸柔性AMOLED显示屏模组为主。
但如今,这家公司却“一地鸡毛”,不仅于2019年12月26日拖欠全员工300多员工薪水,预计总额上千万元左右,且因为疫情原因也迟迟复不了工。据悉,坤同的3家股东中,北京坤同科技为董事长李肖燕所有,GSF Global来历不明,而沣西发展集团则代表政府出资。
且迄今为止,除政府以实缴资本出资之外,另外两家股东出资额均为零。从项目落地到现在解散,花的所有的钱都是地方政府的,似乎也带着一些骗补的嫌疑。虽然陕西坤同半导体董事长李肖燕后来也对外回应称:“不管有多少困难都会做下去。”但现实都已经这样了,真的还做得下去吗?
4、济南泉芯
与武汉弘芯的风格类似,由操盘弘芯的“曹山”(化名)再度撬动的所谓12英寸代工项目济南泉芯,也于今年宣告烂尾。这个总投资高达589亿的项目,本来预期将建设12英寸12nm逻辑集成电路制造线,年产48万片晶圆和2400件光罩。
但从2019年一季度开始动工到如今,施工两年有余的12英寸厂仅仅只完成了打桩,更有17亿元订购的设备无处安置。有员工就表示,“公司处境艰难,4月起已开始停发薪资,逼迫员工离职,工程也陆续停摆。”建筑施工方人士透露:这个项目建设期间多次更换工程总包,这在建筑行业十分罕见,显然该项目长期存在着巨大风险。在更换工程总包期间,还曾出现了多次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
济南政府似乎对泉芯的烂尾早有预感,因此早在去年10月,泉芯建好的光罩厂就独立成了一家新的主体——泉意光罩光电科技(济南)有限公司。相对泉芯而言,光罩厂的确具备完整的产线、专业的团队和广阔的市场。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也是有效的补救办法。据公开信息显示,泉意由济南泉芯全资控股,注册资本5亿元。不过,按照前述知情人士的说法,目前泉意的总投资已经超过36亿元。
目前,泉意已经开始正常运营,产生营收只是时间问题。旗下光罩产品已经开始投产,目前国内一些大客户也表达了合作意愿。
5、时代芯存
江苏时代芯存成立于2016年,投资130亿元、打造年产能10万片PCM(相变存储器)。时代芯存项目封顶时,有媒体报道称,这标志着淮安已成为全国地级市中唯一同时拥有两个12英寸高水准项目(另一个为德淮半导体项目)的地区。
就在德淮半导体被爆烂尾后不久,时代芯存也开始拖欠薪资,并有员工在网络上爆料称公司园区内有养鸡养鸭的现象存在。其实时代芯存自2019年开始就已经捉襟见肘,除了签约购买的设备砍单之外,还欠有大量的工程款和设备尾款。与此同时,该公司还背负着高额的资本支出。
根据时代芯存常务副总邢猛与被裁员工的谈话,时代芯存每个月的支出都在1500万元以上,另外时代芯存还面临着多起买卖合同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苏淮安之前,时代芯存团队还在北京和宁波有过两次败仗。其中,在宁波项目烂尾后,时代芯存团队还曾被当地政府起诉追讨投资。至此,时代芯存的处境是勉强度日。
总结:
复盘上述各种烂尾项目,一方面肯定有地方政府缺乏专业调研和分析评估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可能对团队、技术能力以及项目经验完全都没有任何了解,就匆匆上马。而且,其中不少项目发起人几乎都是闻所未闻,甚至有些个人履历造假,四处行骗,给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投资带来巨大的风险。
因此,要杜绝这类“定时炸弹”似的项目,地方政府在进行投资时应该更多的引入一些专业机构进行详细的调研,针对技术背景,发起人履历,团队实力以及项目可持续性等各个方面进行彻头彻尾的筛查和研究,理清真相之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否则,待项目正式破产,烂尾之后,给地方政府带来的,往往是巨额的损失和不可想象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