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编者从多渠道获悉,虽然“缺芯”危机持续笼罩着汽车行业,但业内近日对特斯拉汽车Q3交付量预期乐观,甚至认为是其最强劲的一个季度。
9月未过,分析师将特斯拉本季预估交付量普遍上调至23万辆左右。编者了解到,这一预期较其去年情况同比增长超过60%,而年产量预计甚至达到近90万辆,接近去年交付量的两倍。
产能爬坡,缺芯潮碰上迂回战术
显然,交付量归功于汽车工厂的运作。最新消息显示,本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量取得了显著的里程碑,工厂Model Y的产量激增,达到每天1600辆的水平,这相较8月份1000辆的日产能增加了不少。
据悉,今年年初,在国产Model Y刚刚推出之时,每周产能也仅为3000台左右。而在上海工厂8月生产线改进之后,Model Y的日产能就达到千辆级别,甚至超过了Model 3的日产量。
编者也认为,随着产能的提升,这也意味着对于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Y,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的订单需求,还能出口补给到其他地区。
例如,上海超级工厂在本季度为欧洲市场提供了大量的Model Y。特斯拉Model Y于上月正式登录欧洲市场,目前反响热烈,将成为其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汽车产品。
而又随着柏林超级工厂的推进迟缓,上海厂自然逐渐成为特斯拉重要的汽车生产及出口中心,对其进军国际市场也有重要意义。
今天下午,编者得到最新消息,特斯拉最早或于明年在印度制造车辆。据悉,特斯拉目前与印度政府官员已经持续争论了几个月,双方仍然在博弈。
毕竟,较低的劳动力及廉价的资源成本,将促使特斯拉等汽车制造商,在当地建立制造或装配厂,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肯定是有巨大的吸引力。再者,特斯拉近年也一直以进入印度汽车市场为目标。
综上所述,“缺芯”危机已让全球许多汽车制造商陷入困境,但似乎对特斯拉的影响相对较小。消息显示,特斯拉通过快速转向新的微控制器,同时为新供应商生产的新芯片开发固件,一定程度解决了供应短缺的问题。
不过,也不难否认的是,尽管产量销量一片繁荣,企业股价飙升,但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智能汽车,背后也伴随着许多风波与质疑。
相互“索赔”引反思,车主车厂和谐难至?
此前,因特斯拉出售事故车,车主“韩潮”将特斯拉告上法庭。本月中旬,已经维权755个日夜的韩潮,兴奋地发表了一条微博:我胜诉了!北京二中院维持一审原判,特斯拉存在欺诈,驳回上诉,退一赔三。
判决书显示,特斯拉退赔共计151万余元,但该车主也遭到了特斯拉的起诉。
今天最新消息显示,不只是韩潮,此前著名的车展“车顶维权”张女士也被特斯拉索赔500万元。此外,据称另有多位特斯拉车主也被特斯拉起诉名誉侵权,要求高额赔偿。
近日,本平台也相继报道了蔚来、小鹏“翻车”事件,编者为此也总结分析过原因,主要或是因为现阶段传感器的技术还未够成熟,而特斯拉作为新能源龙头老大,卖出的汽车多了,事故次数自然就多了起来。
还记得半年前“车顶维权”,当时一时间还是让人“谈特色变”。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似乎又恢复正常,大街上依然是越来越多的“特斯拉们”。而除此之外,随着国内几家造车新势力的市场占有不断扩大,“事故”率也开始出现,蔚来、小鹏后下一家又是谁呢?
即便今天最新消息显示小鹏事件NGP系统功能正常,该起客诉已经关闭撤回。但总而言之,车主是万不能过分信赖驾驶辅助,对现阶段所谓的汽车“自动驾驶”,要有正确的认识。当然,也有一些网友就更加直白了,认为这是车企的“实验”,只不过背后总会伴随着牺牲品而已。
不难发现,造车新势力卖车时宣扬“自动驾驶”,出事后则是“辅助驾驶”,导致不了解技术的普通消费者模糊了辅助和自动的边界,误解了企业的“信心”。
实际上,不少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L3级量产的能力,但限于法规等原因并不提及L3级,车企更愿意称之为“L2.5级”或“L2+级”,而司机也理应承担控制车辆的任务,如果出事故是难逃主要责任的。
因此,以后规范好此类事故车主和车企的责任分配,也是一个持续工作。不管如何,车企往往选择最大程度规避责任风险,驾驶人还是相对弱势群体,麻痹大意只会害了自己,还是要以此为鉴,时刻把行车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