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中国大数据市场现状及重点企业深度分析
2022-02-11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12448

关键词: 大数据

中商情报网讯: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大数据的概况

(一)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是指超过传统数据应用软件处理能力的大量、复杂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指从海量数据、种类繁多的数据中快速且准确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能力。大数据规模大且传输速度要求高,其特征通常可概括为五点,即规模、快速、多样、价值、准确。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大数据政策发展历程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三)大数据产业链结构图

从大数据产业细分领域来看,可以大致分为数据源、大数据硬件支撑层、大数据技术层、大数据交易(应用)层。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四)大数据产业生态链

大数据产业链可以从数据源、大数据产品、大数据服务应用这三大块来讲。目前,我国的数据来源包括政府部门、企业数据采集及供应商、互联网数据采集及供应商、数据流通平台等。而大数据产品包括大数据平台、云储存、数据安全等基础软件产品;加工分析、解决方案等软件产品;大数据采集、接入、存储、传输等硬件设备产品。大数据服务方面,主要为应用服务、分析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等供应商。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二、大数据行业发展环境

(一)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我国高度重视大数据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数据流通与交易、利用大数据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概念深入人心。此后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2021年7月,工信部发布《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平均利用率力争提升到60%以上,总算力超过200 EFLOPS,高性能算力占比达到10%。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GDP为8231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1430亿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20940亿元,同比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50761亿元,同比增长9.5%。经初步核算,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消费水平提高为市场提供经济基础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比2019年增长14.3%,两年平均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多,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高,行业繁荣发展。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的网民总体规模已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左右。“十三五”期间,我国网民规模从6.88亿增长至9.89亿,五年增长了43.7%。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较2020年12月新增网民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较2020年12月提升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手机上网占比达99.6%

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较2020年12月新增手机网民2092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与2020年12月基本持平。

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人口增长消费主力庞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七)科技赋能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行业稳步推进,科技赋能人工智能、云计算、VR、5G等,市场应用逐步从1、2线城市过度到3、4线城市,实现大数据行业科技体验的普及化。在技术支持下,大数据结合紧密的行业逐步向工业、政务、电信、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广泛渗透,行业应用逐渐向生产、物流、供应链等核心业务延伸,“脱虚向实”的趋势明显,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加深,行业应用正在从消费端向生产端延伸,从感知型应用向预测型、决策型应用发展。


三、大数据市场现状

(一)大数据产业布局

从大数据产业地图来看,当前大数据产业的地域布局中,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大数据产业的上市企业多分布在北京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主要以北上广地区分布居多。据产业地图显示,北京市大数据产业上市企业数量最多,达到了37家。其次,广东省为21家;上海则为10家,其余省份的大数据上市企业均在10家以下。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二)大数据产业规模

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产业规模日趋成熟。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物联网加速渗透的背景下,PC、手机、传感设备等全面兴起,推动全球数据呈现倍数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庞大的数据基础。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逐渐增长,2020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超1.1万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14224亿元。

数据来源:通信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大数据细分市场情况

细分来看,未来大数据产业中应用层的规模将占比最大。目前,大数据广泛应用在工业、企业管理、交通、金融、医疗等方面,但应用深度仍有待挖掘。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未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管从纵向或是横向来看都将更加广泛,规模扩大。


除了应用以外,大数据产业衍生的其他产品也将不断扩张,市场规模排名第二。硬件、技术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大数据产业规模中占比不小。而数据的来源、采集以及交易方面的市场占比则相对较小。


2020年,大数据硬件在中国整体大数据相关收益中将继续占主导地位,占比高达41.0%;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收入比例分别为25.4%和33.6%。而到2024年,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融合、以及数据应用和更多场景的落地,软件收入占比将逐渐增加,服务相关收益占比将保持平稳,而硬件收入在整体的占比则将逐渐减少。硬件、服务、软件三者的比例将逐渐趋近于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

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大数据产业应用市场占比

从应用领域来看,目前大数据最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覆盖范围变得更大,其他领域的领域将加强。


其中,政府部门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占比将提高至一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进行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逐步加深,未来有望超越金融行业,成为大数据产业应用最方面的领域。金融领域位居第二,依然是大数据技术应用广泛的行业之一。

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大数据企业规模

目前,我国大数据企业规模为10-100人的小型企业占主导地位。数据显示,我国大数据领域的企业超3000余家,而超70%的大数据企业为10人至100人规模的小型企业,在产业蓬勃向上的发展阶段离不开中小企业发挥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政策上伴随“新基建”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新一轮驱动力,大数据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和依托的基础设施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影响企业规模分布。

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大数据企业分布

目前,我国大数据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受政策环境,人才创新,资金资源等因素影响,北京大数据产业实力雄厚,大数据企业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35%。


2020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热潮兴起、数字中国建设走向深入,我国大数据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各区域更重视大数据发展与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紧密结合,同时各级政府也都更积极地探索数据驱动的政府服务模式创新。

数据来源:通信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大数据重点企业分析

(一)华为

1、经营情况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发挥云、AI和联接的协同优势,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发展的公有云服务和混合云解决方案。已上线220多个云服务、210多个解决方案,在全球累计获得80多个权威安全认证,发展超过19000个合作伙伴,汇聚160万开发者,云市场上架应用超过4000个。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700多个城市、253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华为预计,2021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40亿人民币。

数据来源:华为公司年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主营产品分析

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持续投入,以创新的ICT技术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助力全球科技抗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前,华为运营商业务受益于国内5G网络高速建设;企业业务抓住了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机遇;消费者业务进一步完善了PC、平板、智能穿戴、智慧屏等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布局。


(二)腾讯

1、经营情况

腾讯,1998年11月诞生于中国深圳,是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与文化公司。长期致力于社交平台与数字内容两大核心业务:一方面通过微信与QQ等社交平台,实现人与人、服务及设备的智慧连接;另一方面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优质的新闻、视频、游戏、音乐、文学、动漫、影业等数字内容产品及相关服务。2021年1-9月腾讯控股总营业收入为4159.3亿元,净利润为1321.05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主营产品分析

数据显示,2021年2季度,增值服务业务收入为720亿元,与1季度相比基本保持稳定。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达419亿元,同比增长40%。网络广告业务收入达228亿元,同比增长5%。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达195亿元,同比增长5%。媒体广告收入为33亿元,与1季度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阿里巴巴

1、经营情况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创立。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创造了史上最大IPO记录,股票代码“BABA”,创始人为马云。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总市值超4万亿,登顶港股成为港股“新股王”。2021上半财年阿里巴巴总营业收入达4064.3亿元,净利润达462.12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主营产品分析

截至2021上半财年,阿里巴巴商业营业收入达3514.11亿元,同比增长33%。云计算营业收入达360.58亿元,同比增长31%。数字媒体及娱乐营业收入达161.54亿元,同比增长7%。创新业务及其他营业收入达28.07亿元,同比增长3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Baidu
map